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穿到宋朝考科举当权臣 > 第8章 乡试

第8章 乡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秋高气爽,转眼间,三年一度的秋闱就快要到了。

国子监下学后,大家不再像以往快速收拾东西,不少学生都选择拉住讲课的博士,问上两句自己不懂的地方。

贺子瑜拿着书,刚想过去,就看到前面唰地窜过一个人,抬头一看,林博士周边已经围满了人,只得作罢回来,“过几日就要秋闱了,裴小三元可有把握再得榜首?”

裴澈道:“子瑜,莫要揶揄我了,一提这事心中就烦闷得紧,昨晚连入睡前都想着这事。”

贺子瑜笑道:“修晏与我甚为相同,我这几日睡的颇不安稳。”

“哦?子瑜,你还当真信了裴修晏的鬼话,前日他的策论还得了博士们的夸奖,我看啊,这秋闱修晏定是榜上有名的。”一边的秦元煦揶揄道。

这些日子里,裴澈与他们几人也是混的颇为熟稔,裴澈无奈地看着两人叹了口气。

贺子瑜顿时苦了脸:“还是元煦清醒,真希望这次我能够榜上有名,就算是名落孙山的孙山也行啊。”

裴澈看着贺子瑜愁眉叹气的样子,心里也是希望贺子瑜能上榜,不过科举之道并不是靠努力就行的还要靠才气。

贺子瑜在经商一方面上可谓是万里挑一的天才,在读书方面却要差些。

裴澈安慰道:“子瑜兄此话差矣,你向来学习认真,定当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边的秦元煦也点了头:“修晏说的有理,我也赞同。”

“我倒真希望你二人一语成谶,这样我就不用如此苦恼了。”

八月初五,雄鸡报晓。

一大早的,谭元就收拾了东西,备好了考试用的篮子,然后挑着和裴澈一起出了门,到了考场门口。

谭元进不去,只能在抻着脖子往里看,等到裴澈进去才收回已经酸了的脖子。

考院外,等到所有人都进去后,一边站的一个红衣官差,拿着手中的锣鼓站在门口,重重一敲。

“秋闱关门!”一道高喝声自院门向外喊后。

“吱呀”一声,大门正式关上,秋闱开始。

裴澈站在拥挤的人群中,望着周边的人,熙熙攘攘,他只是其中一个。

花甲耄耋之年的人也有,如同裴澈一般的少年郎也有,还有不少而立之龄的人。

他们就这么站在这里,一如既往,不知道在这道门前来过多少次。

很快裴澈这一批人依次排着队进了内门,浩浩荡荡,如行军过境。

依旧是只有一平的号房,不过这次的环境要比在扬州的好上不少,大宋崇文,汴京又是天子脚下,乡试又是汴京的大事,所以底下的人办的自然是格外细心些。

等到确认所有人都进入号房后,一声锣响,几个红衣官兵从一旁跑过来,开始各自给自己附近的号房分发试卷。

果然和王冕说的一样,这傅大学士爱惨了《春秋》,上来第一题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这句话出自《吕式春秋·纪·季春纪》,意思是说,流动的水不会腐烂,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因为不断运动的原因。

裴澈仔细地揣摩这句话,这句话无非是说只要是流动的,就会存在生机。

既然这傅大学士喜欢《春秋》,那他就以这后半句入手破题,先占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提笔就在草稿纸上写下“行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精气不运行,气就滞积。

裴澈抬起头看了眼周围,全是和他一样在这里等待着用一封考卷改变人生轨迹的人,裴澈眺望远处,太多了,多到他看不过来。

良久,裴澈才继续下笔。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立足的根本。在历史的车轮中,时代的长河中,只有保持创新才可以在千变万化的浪潮中中立于不败之地。

是的,裴澈以运动为口,以创新破题。

写下第一段后,裴澈开始像现代写议论文一样,写下自己需要的论点论据,然后再遣词造句。

一篇下来,裴澈心里都有些疲惫,感觉又回到了当初写政治试卷一样,讲着创新多好多重要,之后又仔细校对了一番,发现没有什么错误后,才开始仔细誊抄上去。

第一题做完,裴澈歇了会儿,才继续做第二题。

第二题题目裴澈一看到的时候,眼角也是一抽。这个傅大学士要不要这么爱《春秋》啊,第一题出《春秋》第二题还是。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出自《吕氏春秋·论·不苟论》,释义是太完美了必定会出现缺陷,发展到极端必然会走向反面,过于满盈必定发生亏失。

裴澈思索了会,依旧决定从《春秋》入手,既然知道了傅大学士的喜好,那就做好。就像玩游戏一样,知道自己英雄的优点,还不把自己的技能点满那就蠢了。

写完第二篇,裴澈终于熬不住了,又忍着倦意仔细誊抄后,便睡了过去,一觉睡到晚上,然后又从篮子里拿出了早就备好的饼啃了几口。

吃完简单休息一会,裴澈很快又把第三篇制艺写完,抬头一看,已经是最后一天的下午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