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时隙之间 > 第5章 回溯(一)

第5章 回溯(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据说谢老爷子闻之,大惊,私下里与长子详谈甚久,而后喜不自胜。

原来他二十来岁时,也做过一个类似的梦,区别只在于一者是老子,另一者是老子的老子。待他从梦中醒来,苦思几个通宵,方才决定参与夺嫡之争,后来的长子,取名曰太微。

这个梦的内容现在其实可以大致猜个七八分,中国古时民间常有这种传闻,说某某氏怀孕时做了个梦,后来她儿子就当上了皇帝。

现在看来这种民间野史是很可笑的,无非是开国新帝刚坐上这位置,屁股还没热乎,心里疑神疑鬼总不踏实,方要昭告天下,我当这个皇帝老子,是有老天爷作证的,我当得名正言顺。

但要注意的是,对于五门中人来说,仙人托梦此事,还真是有可能发生的。

五门自认仙人的后代,出生便在世外桃源般的墟中,与世隔绝。

又有一说,说是上古神话中,极东之地的无底海归墟之上,漂浮着五座神山,分别名岱屿、员峤、方壶、瀛洲与蓬莱。在五墟人真假掺半的历史里头,这五座神山,就是五座墟地在现实中的投射。

总而言之,谢老爷子因为这件事对他尚未出生的长孙喜爱备至,但谢太微本人却因为这个梦境而显得忧心忡忡,一再推脱婚事的安排,这么一拖,就是十几年。

这十来年里头,他的四个兄弟纷纷娶妻生子,到谢太微万不得已结婚时,最年长的那个侄子,都快十八成年了。

谢太微娶妻是在三十九岁时,对方小他得有十好几岁,是谢墟外系其中一脉的长女。所谓的“外系”或是“外家”,是指从外并入的异姓他族,为示服从方才改姓,同墟中的谢氏并无直接血缘关系。

个中缘由不得而知,但这个女人身体极弱,似有不愈之症。

仅仅是在半年之后,谢太微四十岁那年,谢老爷子盼了二十年的嫡长孙终于落地了。

他爱极乐极,要亲自取名,独自于书阁中苦思一天一夜,终于从九九八十一个备选名中敲定,名曰昭回。

昭回,取自《诗·大雅·云汉》。这是一首禳灾诗,据称周宣王作此诗求神祈雨,抒发为旱灾愁苦之情。

让谢老爷子愁苦的旱灾是什么暂且不得而知,且看此诗首句,“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翻译成白话,大意便是:你看那银河多么高远啊,白光闪亮,回旋在天上。寄托之情,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此名当中,昭字还另有玄机,便是源自楚辞中九歌的《云中君》一篇。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此辞此句,实有晕彩卷舒之柔,磅礴飘逸之势,除此以外,又寄托长辈心愿,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

谢老爷子取名取得称心如意,乐道,这个孩子,小名就唤为昭昭。

正如谢太微离奇一梦,谢昭回的出生也少不了离奇的色彩。

这里要提到的另一件奇事是,谢昭回于常世这边的二月末出生,有说这孩子从娘胎里带了块玉出来。

玉,在五墟当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又或者说,不单是在墟内,玉此物,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本身就有着非同凡俗的特殊意义。

从上古时代祈福避灾的“巫玉”,再到后来代表王室地位的“王玉”,玉都象征着一种上天赋予的独特使命。

譬如传说中的“传国玉玺”,就是李斯奉始皇之命,以珍贵的和氏璧制成,以作帝王得位正统的信物。

对于五墟人来说,传承主位一事,也是各自依靠一件玉制的器物。

只不过靠的不是印玺,而是五枚上印殊纹的玉石扳指,或者按其古称,唤为“玉韘”。

然而制成这五枚玉韘的玉石,却和常世之玉不同,是为产自五墟境内的“墟玉”。以“墟玉”相称,是为同外界玉石作出区分。

所谓的墟玉到底特殊在何处?

这就要谈到五墟境内的特殊境况了。

《汤问》中有云:“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

尽管五墟自视为神话中五座神山的原型,却也不尽然与列子所述相同。五墟人并非能不老不死,但墟中遍布金玉之观珠玉之树却是事实。

无人知晓这些玉石之观最初是由何人打造,但有一点却确凿无疑——这些墟玉之间彼此感应,便使得持有五墟玉韘者,竟可以借此遥遥掌控墟地内的种种人事变化。

小到掌握墟地内一草一木的消长变易,大如对墟内人下达驱逐禁令,皆可依靠一枚小小的玉韘达成。

由此可见,五墟当中的传位玉韘,其代表的权力,可比仅作象征用的传国玉玺大多了。

只是话说又回来,昭回此事,奇不只在握玉,更在于背后扑朔迷离的说法。

若是向谢墟中人询及此事,对方大都遮遮掩掩,讳莫如深。

倘若说此事荒诞不经,那自该坦然一笑,当笑话讲了;若说此事为真,那自然是吉兆,值得一番庆贺才是。这种态度,实在让人觉得里头有蹊跷。

只可惜无论此事真假,这块玉显然没能庇佑他。

谢昭回出生,未足月,便同他的生母一样,身体先天积弱,却又查不出缘由。不足一岁,谢太微以外访求医之故离墟,此后再也未能归来。又半年,其母因产后郁郁寡欢,又不知丈夫所踪,病逝了。

不足两年,谢老爷子的这位嫡长孙,境况便天上地下。

不幸中的万幸,谢老爷子仍未改对昭回的喜爱,甚至有让他年少即位的打算。哪怕谢昭回这一辈的堂兄弟中,最小的一个,都比他年长足足九岁有余。

然而好景不长,变故发生在谢昭回将满七岁时。

这一年他的祖父逝世,毫不见怪地,半年后,这个名存实亡的嫡长孙一声不吭地从谢墟中消失了。

这场似真似假的闹剧本该就此落幕,但峰回路转,有道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紧要关头,这个故事的又一个关键人物登场了。

这个人叫谢在予,是谢昭回生母的弟弟,在谢昭回出生的那年外出游历,时年二十。

谢在予这次归来,不是巧合,是因为他收到了谢老爷子逝世的消息。只不过因为有事耽搁,迟了半年才踏上行程。

谢在予此人,和他的族人不同,经年在外游历,视野是极开阔的。

比方说,谢家前任家主仙逝,对他来说远不如那个耽搁他半年行程的协议重要。

他此番回乡,首要目的便是带回这个协议的消息,连顺道捡回了谢昭回都在其次。这个协议的另一个发起人,叫做蔺一则,就是蔺和的父亲。

与此同时,谢在予还一并带回了两个消息。

说是消息不大准确,因为这二者,一是谢太微的死讯,其二也是一个孩子,时年九岁,比谢昭回大两个年头,就是沈焉。

谢在予的这次归来,明面上看是件幸事。但事后方知,实乃塞翁得马,焉知非祸也。

这首要一点,便是他在外呆的太久,对穷乡僻壤处人的秉性实在没什么了解。

当然,说五墟是穷乡僻壤,有些说不过去,但大抵来看,倒也没差。

人一旦缺乏娱乐,就会喜欢搬弄是非。谢太微死了,这没什么。但常理来说,带外人回墟,如果是作外系也罢,但也得将姓氏改为墟地的族姓才可。让沈焉保留原来的姓氏留在墟中,是极不合规矩的。

谢在予自己不是墨守成规的人,不代表他的族人不是。

他力排众议,硬是把九岁的沈焉留了下来。

因其态度之坚决,于是另一种方向的流言蜚语逐渐兴盛,大抵都是对谢太微一去不复返与谢在予七年后带回沈焉二者间关系的浮想联翩,在此不必多言。

问题不在于此。

流言之所以是流言,就是因为它只能作茶余饭后的消遣。但这些流言几近于盖棺定论,是在仅仅不到两个月后。

沈焉来到墟中的第二月,发生了一件极不寻常的事。

这件事一出,先前所有半信半疑听风是雨的传言全都消停了,原因相当简单:因为传言恐怕不再是传言,而是拨云见雾的真相才是!

在讲这件事之前,我们先把视线切回十七年后的五月九日。

这一天寻常当中却有奇诡之事发生,有人变生不测,也有人险中逃生。

有道是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一天所发生一切的真相,一直要等到数月之后,才会被完全揭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