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时隙之间 > 第52章 归去(六)

第52章 归去(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神殿巨大的木门业已覆上了不少积灰,显得格外陈旧灰暗,犹如风尘仆仆的旅人。

这里显然已许久没人来过,刚一推开木门,便有无数尘埃迎面扑来。

两人侧过身避让稍许,再是一抬头,便能看到一堵巨大的青铜照壁立在跟前。

这面照壁足有将近两人高,挡住了前方视野,一时便只能往着左右或是上方望去。

这一看,却又别添了几分令人生畏之感。

这地方空旷异常,左右开间足有十几米,堪称巍峨恢弘,但除了眼前这座照壁以外,几乎能说是空无一物。

而要是抬头往上看,便会发现头顶的梁柱也挑得极高,因为光线昏暗,尽头却落入一片冥冥晦暗里,看不清究竟高到了何处。

殿中并未开有窗扇,但仍旧有着足以视物的光亮,那是因为在前殿的左右两侧,均置有无数铜树状的长明灯。

灯身均由青铜铸成,约莫有半人高,树身垂下树根弯曲的枝条,枝条上方栖有青铜神鸟,下方则悬有铜铸灯座。

灯盏里燃的是墟中特产的烛龙涎,可以燃烧百年而不熄灭,这样一来,墟人便无需日日更替古殿中的灯烛,只消不时让偃人查看是否熄灭即可。

沈焉知道,尽管眼前这座前殿已然十分宽阔,但相比于深山中的神殿,还只是九牛一毛。

墟人站在这恢弘却空荡的前殿当中,顷刻便觉自己有如蚂蚁般渺小。

又念及这青铜古殿,或许已在此存在了数千年之久,相比起来,人又如同蜉蝣,只不过是这古殿漫长生命中的一名过客罢了。

谢昭回脚步未停,沈焉便迈步跟上,两人绕过照壁,又往前殿内里走去。

及至此刻,他们脚下所踏的地面也骤然变作青铜,表面覆有厚重的灰尘,其间散落着进出的脚印,沈焉揣测这是谢昭回之前进出时留下的。

这地方并不如他所推测一般,有着大量弃置的偃人。

联想到之前谢昭回轻易便操控了阙楼中的偃人,沈焉便意识到,或许卫墟留下的那些偃人,都被他“废物利用”,一并带回谢墟去了。

依照他的记忆,到了照壁后方,道路会骤然缩窄,到仅有不到三米宽。

这是因为作为入口的第一座前殿已到尽头,再往里去,则是通往青铜正殿的第二条神道。

这条神道的穹顶呈拱形,上圆下方,从地面到墙壁皆是以青铜铸成。

如此庞大的青铜造物,无人知晓究竟是从何而来。

墟人虽有不少外人想象不及的神通异术,却没有一样能用来铸造如此庞大的青铜通道以及青铜宫殿。

因而对于五墟人来说,这山中庞大连绵的古殿,除去是为神明的造物,便再无其他可能。

为了不冒犯殿中栖居的神明,寻常墟人最多只能进到这条神道的尽头,要是再往里走,那就是有禁令不可踏入的神域了。

在神域之外,伫立两扇巨大的青铜门,若非持有墟地的玉韘或是玉韘的许可,便不可能打开通往“神国”的门户。

而此时此刻,眼见着对方领着他要往这第二条神道当中走去,沈焉不由心中揣测,难道谢昭回已然神通广大至此,连卫墟的玉韘都搞到手了?

他正心中思忖,孰料当真来到神道跟前,抬头望进神道当中时,心头不由得生出一种惊诧之感。

他下意识止住脚步,神情称得上凝重,同谢昭回不谋而合地对视一眼。

及至到此刻,沈焉才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一路上所见竟会如此荒凉冷清,空无一人。

卫墟人就像是骤然得知了什么灭世的预言,逃难似的,仓皇逃离了这座临近南渡口的边城。

就在前方不远处,青铜神道两端本该终年不灭的长明灯,居然堕入了无边无际的幽冥中。

卫墟的南渡口,通向神殿的这处神道,居然在此处被虚域彻底入侵,彻头彻尾地断成了两截。

目睹此景,沈焉终于感到一种后知后觉的了然。

他向着前方仔细一望,却见这黑暗无穷无尽,盘踞在神道中途,犹如一张巨网,甚至连上方的天和下方的地都一并包裹了。

这种无边的黑暗令人联想到永恒的虚无,其间没有一丝一毫的光明,任何光亮射入其中,都会被悄无声息地吞没。

就算是他,也难得沉默了一会儿,方才说道:“所以南渡集市会荒废,其实是因为出现了这片虚域?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零九年我最后一次来这里时,”谢昭回望着前方,“还没有见到过这片虚域。”

沈焉点点头,明白了他的意思。

那么仅有十年,或者说应该远不到十年的时间,足够虚域扩展到这种程度么?其中必然有蹊跷。

思来想去,这当中的蹊跷,恐怕又是和霍家有关了。

他很快做出了判断:“烛龙涎可能会熄灭,但不会这么大面积的都灭掉。出现这种情况,只有可能是有人故意弄熄了长明灯。”

谢昭回在他身旁接道:“但要想弄熄长明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沈焉明白他的意思。

烛龙涎一旦点燃,除非自然燃尽,便不会轻易被外力扑灭。这也是为什么,它会被用来做神道当中照明燃料的缘由。

神道当中常年不见天光,而虚域犹如一只无形的幽灵,但凡黑暗停留超过一定的时长,这幽灵便会悄无声息地潜入此地。

一旦被虚域入侵,哪怕再次点亮长明灯,那些堕入黑暗的区域,也无法再度被光明照亮。

针对这类异常事件,墟中会有专门的日志以作记录。

大到祭祀不当导致墟内发生的灾难,小到修理偃人时出现的故障,事无巨细,几乎放满了一整座书库,以便后人参考处理。

在沈焉还在墟中的那十年里,谢墟中长明灯熄灭的事件就仅出现过三次。

两次是自然燃尽,需要更换,第三次的具体原因则没有记录,而是被载为墟中机密,放置于上了锁的书阁当中,只有家主及其亲信才能查看。

原因倒也简单,就是能使得长明灯都熄灭的意外,必然不能让寻常墟人知晓。

如果有人心怀恶念,只消查询墟内日志,就能制造出类似卫墟如今的事件。

沈焉当即了然:“你是说只有掌握玉韘的人,才知道如何才能熄灭烛龙涎?”

“霍家对卫墟有什么深仇大恨,”他再度思忖道,“值得做成这样?如果只是想要争权,考虑到更长久的发展,让霍子越接手卫墟的玉韘,不是更有利的选择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