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间,两年过去。
中都大兴府仍旧是一片繁华盛景,雕车竞驻,骏马争驰,好不热闹。而就在其中一条长街尽头,乌泱泱地凑了一大堆人,挤挤挨挨地凑成一团,喧嚷喝采之声始终不绝于耳。
这些人围拢着的,是一面绣着“比武招亲”四个大字的锦旗,而在这迎风招展的绣旗之下有两个人打得正热闹,这两个人一个是红衣少女,而另一个是长大汉子。
伫立在旗杆之下的那少女气定神闲,举手投足之间皆有法度、进退自如,明显武功的底子不弱,这姑娘又正值十七八岁的大好年纪,端的是一副玉立亭亭,明眸皓齿的娟好模样。围观众人的目光在她身上流连,一时看得呆了,甚至连喝彩都忘记了。
而也正因为如此,此时的人们都不曾注意到,就在这时台下正有一个月白衣衫的女郎亦在驻足旁观,她蒙着面纱,只露一双柔和的眸向那面锦旗下看去。她手上动作亦不停休,此时的她屈起指节,在腰间那长鞭上敲敲点点,又不紧不慢地倒数起来。
“三。”
红衣少女只是轻飘飘地卖个了破绽,将上盘露空。那大汉见此情形,果然中计,登时喜上眉梢,双拳猛地打出,直奔对方肩头。
“二。”
然而,那少女不慌不忙,只是身形略偏,便立刻躲开了迎面而来的拳风,接着,只见这姑娘左臂横扫,接着便只听彭地一声,她这一掌就正中那大汉肩背之上。
“一。”
最后,大汉一时之间收足不住,向前直跌出去,这一跤可跌得他灰头土脸,这大汉爬起身来,满脸羞惭,挤入人丛中去,灰溜溜地走了。
穆念慈的功夫还不赖嘛。
蔺湘兰收回了手去,在心底暗暗地想。若不是今日在此撞见杨铁心带着穆念慈比武招亲,她都快忘了,这小姑娘亦是得到过洪七公真传,有几分武学功底在身的。
蔺湘兰抬眼看向此时意气风发的穆念慈,眼里尽是温和的笑。
如今时隔两年,她兜兜转转,到底又回到这中都大兴府,为的就是这场比武招亲。毕竟,按理来说,杨康会在这时候再出场来,杨铁心也会来到这里。当然,她不知道如今有了她的干涉,杨铁心还会不会出现在这儿,但现在看穆念慈已经来了,那想来杨铁心也就在不远处了。
而除此之外,这也是个和完颜洪烈重逢的好机会。希望那一句“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给他的印象够深刻。
蔺湘兰目光在人群中绕了一圈,也没发现杨铁心的身影,无奈之下,只得作罢。而此时围观众人见穆念慈连胜几场,人丛之中虽然有一些混不吝的登徒子贫嘴调笑,却同样也没人敢下场动手。
但就在这时,忽听得鸾铃响动,车驾浩浩荡荡奔腾而来,数十名健仆一边呼喝着清道,一边拥着一个锦衣华服的少年公子驰马而来。
这小公子见了“比武招亲”的锦旗,向穆念慈打量了几眼,接着,他的眼睛就微微一转,似是计上心来,只微微一笑,便下马走进人丛,问道:“就是这位姑娘想要比武招亲?”
穆念慈红了脸,转开目光,并不答话。
人群中的蔺湘兰更是神色复杂,她心底一时激动,踮起脚尖,向那小公子看了过去。
这家伙果然是杨康……不对!
虽然两年过去,但蔺湘兰认得很清楚,眼前这家伙虽然一副锦衣华袍的样子,但不管怎么变,蔺湘兰还是看出了。
这跃跃欲试,想要比武招亲的,是她带来中都大兴府的如珠。
等、等等?你们要不要等一下呢?
杨康呢?说好的杨康呢?我那么大一个杨康呢?
当初的蝴蝶稍稍扇动了一下翅膀,多年后轰然而来的飓风险些要将蔺湘兰吹走。眼见着台上两个姑娘要拉开架子,她猛地轻身一跃,便跳上了高台。众人见这人群中忽然窜出了个月白衣衫的女郎,不知是何缘故,但一片哗然声更甚几分,都等着看热闹呢。
如珠自蔺湘兰走后,更是恣行无拘,时常改换了男装出游,今日她看这中都大兴府上竟有个跟她年纪相仿的姑娘比武招亲,只觉得颇为有趣,更想验证一番这几年里她的武功进益如何,便径自走上了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