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我们终将死于太阳 > 第98章 洗雪鸣山 (二)

第98章 洗雪鸣山 (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短短两年,两场大祭,足以拖得大堰倒退二十年。

大堰这样富足的国如此,不照川那般贫穷的地方,凑出第一批奴隶已经使尽浑身解数,再来一次,苦厄未至,人先饿死了。

不照川的君侯本就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情急之下,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哆嗦着出来,跪在地上如同朽木。

“大王,这是神明之意吗?”

大王稳坐高台,俯视着众人,“是神明之怒。”

“可……不照川的境地您是知道的,如今马上就是收成的时候,我们本就没多少田……”

“没多少田,那也不需要多少人吧。”

这话刺得不照川君侯胆寒,一条条生命岂能用数量来权衡?

座下议论纷纷,人们脸上惊惧交加,仿佛下一个被献祭的是自己。

不照川君侯不死心,说道:“大王,十年一祭是一直以来的习俗,我们也有这么几年缓和祭祀带来的创伤,若是如今破例,以后岂不是想祭就祭?”

兰和豫无奈地低声叹道:“他有些失态了。”

因为他这么说,是在暗讽京畿滥用神权,分明就是借人祭之名打压七国,巩固地位。

大王语气骤冷,威严地呵斥道:“你以为人祭是我想祭就祭的吗?”

满座群臣纷纷起身,伏在地上,不敢抬首。

“大王息怒。”

“你们以为我们是什么东西?我们一出生就知道索取天地的精气,孩童时站在杀牛宰羊的案板前也意识不到可怕。若非我们罪恶深重,何苦献祭?若是我们不再献祭,东君降怒,谁又能承担的起呢?正因我们有罪,才要让那些污浊之血流淌出去啊。”

大王说完,似乎后面还有一串长篇大论,却被匆匆赶来的侍从绊住。侍从在她耳边说了什么,惊愕的神情在大王脸上一闪而过。

“不照川君侯王氏,渎神无德,在驿馆禁闭反省,一个月后再回你那不毛之地。”

说罢大王抽了下子衣袖,佯装是被那老人气走的。

闻霄却明白,祝煜已经混进城了,甚至已经杀到狱门前了。

她是不能放大王就这么离开的。

尽管述职这段日子,她一直低调行事,大王也未曾同她有过交涉,闻霄对京畿的一切充满敬畏之心,谨言慎行,不敢多动。

闻霄从不是官场上的透明之人,更不是怕事的人。她往前一步,恭敬地行礼,动作让人挑不出一丝错。

“大王,臣斗胆有一惑,如骨鲠在喉,苦思而不得解。大王圣明,臣恳请大王为臣指点迷津,以解臣之困惑,臣不胜感激。”

大王平静道:“明日你进宫,我会亲自为你答疑解惑。”

闻霄又是一拜,“此事关乎人祭之巨。臣以为,普天之下,鲜有事体可比人祭之重。兹事体大,臣惶惶然,如芒在背,心急如焚,实难再候,恳请大王即刻赐下答案,臣当感恩戴德,谨遵圣谕。”

大王脸色一沉,惊得侍从疯狂给闻霄使眼色。

兰和豫也被她吓了一跳,低声道:“君侯,你收了神通吧,人祭咱们回去再想办法周旋。”

闻霄只是缓缓展开一抹得逞的笑,比寒山冰雪还要凛冽。

“大王圣言,称神明震怒,臣驽钝,唯尚务实。臣斗胆,祈大王赐下神明发怒之证。大王明察,臣闻此讯,心忧如焚,观神明之怒,实令臣惶惶不可终日。臣获证之后,必当谨慎行事,不敢有丝毫懈怠,亦能对大王之英明决策心服口服,感恩戴德。望大王垂怜,解臣之惑。”

众人听完,被闻霄这一套套话术绕晕了,不禁有些懵,连速来灵光的侍从也瞠目结舌。

说来说去,闻霄只表达了一个意思:你说神明生气,证据呢?

大王并未言语,只是冷冷地盯着闻霄。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闻霄神色依旧淡然,她微微屈膝,行了一礼,不卑不亢地说道:“大王,臣并非有意冒犯。只是祭祀之事,关乎国运民生,若仅凭一言便定夺,臣恐人心惶惶,国之根基亦会动摇。”

大王神情依旧温和,语气透着寒意,道:“闻氏,你莫要巧言令色。神明之怒,岂是你能随意质疑?其证自在天地之间,只是你肉眼凡胎,无法窥得罢了。”

闻霄听闻,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却又很快隐去,“大王,若证据不可见,又如何让百姓信服?若百姓不信,又何来对神明的敬畏?若失了敬畏,大王所言神明之怒,岂不成了空穴来风?臣以为,此事需有确凿之据,方能安民心,稳社稷。”

众人也发现,大王似乎急着走,根本没工夫同闻霄辩,因此只是草草说了句,“若是质疑,视为渎神。”

本以为闻霄会不依不饶追问下去,谁知她抿了抿唇,作无辜状,“臣知罪,自罚三杯,敬谢神明恩泽。”

说着仰头一杯酒下肚,若是如此,大王再走,就不合礼数。显然大王也不想让人察觉她到底因何离去,因此她也不好直接拂了闻霄面子,引人猜想议论,只能看闻霄慢条斯理饮了三杯。

三杯过后,大王神情一松,以为了事,却见闻霄又倒了酒,疾步向前。

“大王!臣本一介粗鄙之人,自幼生于草莽,未得多少教化。幸逢机缘,得以首次亲睹大王身为天下共主之无上尊荣,实乃臣三生之幸也。且多日以来,承蒙大王不吝赐教,大王之言,仿若熠熠星辰,照亮臣心之暗隅;又如滔滔江河,润泽臣智之干涸。每闻大王教诲,臣皆觉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呐。今于此,臣特备薄酒一杯,虽酒非佳酿,却饱含臣对大王之崇敬感激之情。愿大王恕臣冒昧,臣斗胆敬大王此杯,祈愿大王龙体康健,福寿无疆,江山永固,王业千秋!”

大王敷衍地笑了笑,“你诚心受教就好。”

“大王这是不愿意?”闻霄双眉一蹙,泫然欲泣,“大王是觉得臣不懂事,当众质问大王,扫了大王的性质?”

“没有的事,闻卿莫要多思。”

“那大王是有什么要事?”

大王怔了下,与闻霄僵持了良久,恰好闻霄抬手,将酒杯捧起,二人目光相接,暗暗较劲打架。大王忽然意识到,这个小丫头是拿捏住自己,刻意拖时间。

真是胆大包天,却又真的将她架住了。

大王勾了勾唇,又变成往日慈爱的模样,举杯,“闻卿诚心,我也不推辞了。”

又是一杯酒下去。

众目睽睽之下,闻霄又想出一串新词。

“大王!”

……

京畿的另一头,牢房前,祝煜举着微弱的火光,跌跌撞撞推开牢门。

他知道每一座大狱的位置,也熟悉每一座大狱的构造,却不知道祝棠和糜晚到底被关在哪一座。

以他对大王的熟悉,他猜出正是眼前这座,却又碰上重兵把守。

祝煜虽然十分敏捷,奈何巡逻的人太多,还是被发现了踪迹,他被逼无奈,和这些守兵厮杀起来,连跑带砍,硬是闯入大牢深处。

追兵的脚步声在大狱狭长的甬道间回荡,祝煜浑身是伤,拖着稀稀拉拉的血,一路朝前摸索。每过一间,都用火光探照过去,脚步一刻也不敢慢下来。

终于,他隐约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女人的呼唤。

“煜儿,是你吗?”

祝煜转身,信手一照,身后那间关的正是糜晚。

糜晚是有名的世家大族出身,是没受过半分苦难的,往日人们见到她便觉得贵气无比,要比高高在上的大王看上去还要体面。

短短两天的牢狱之灾,蹉跎了她的容颜,也踩碎了她的高傲。

如今的糜晚是一个堕落妇人,穿着一身粗麻脏衣,满头长发凌乱,颤颤巍巍朝祝煜伸出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