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民根挂断电话,看向面前的屏幕。
屏幕上播放着陈赫庭的测试过程。
四个敌国,东面的凤翔国实力最强、攻势最强,南面的麒麟国和北面的玄武国没有主动进攻,西面的貔貅国实力最弱,还处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过渡时期。所以超过一半的人把重点放在东面战场,忽视了南北,西面只派了少量兵力。
正如乌泽玉说的,麒麟国和玄武国是凤翔国的“奶厂”,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物资。
陈赫庭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攻打麒麟国和玄武国。
切断“奶源”,凤翔国没了补给,消耗才有意义。
那些没有第一时间“断奶”的人,都没有撑到最后。
哪怕后来醒悟,也已无力回天。
这是第一个分水岭。
安逸的日子过久了,忘记了“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只记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或者对敌人抱有幻想,以至于贻误战机。
这样的人或许会赢得一时的口碑,但不会赢得胜利。
胜利,永远是将军的第一要务,其他什么战损率、伤亡人数……都只能是胜利之后的锦上添花。
陈赫庭是唯一做到这点的人。
他派遣十五万兵力攻打两国边境,突破后摧毁军事基地,阵亡人数飙升至八万人。随后又摧毁通信基站、水源、粮仓、农田、电力设施、工厂,使两国的生产力倒退回农业时期,再也掀不起风浪。
这是第二个分水岭。
战备数据里有麒麟国的军事基地分布,以及玄武国的人口和地形——这已经是很明显的提示,可大部分人并不会用,或者排斥这么做。
这跟侵略有什么区别?
不是说“打仗不伤平民”吗?怎么能朝平民开火呢?
摧毁军事基地,是为了破坏重型武器,使敌人失去远程打击能力。
摧毁基础设施,是为了降低敌人的生产能力,使敌人忙于自保、无力征伐。
这势必会影响普通百姓,可他们真的无辜吗?
战士在战场上杀敌,他们的武器从哪里来?粮食从哪里来?药物从哪里来?支援从哪里来?
百姓没有亲手杀人,但他们供养了这群“杀人犯”。
战争打到最后,拼的都是国力。就算一开始身不由己,后面也会全力支持自己的国家。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际公约就是一堆废话。
很多人下不了手,所以他们败了。他们对得起敌国百姓,却对不起供养自己的人。
慈不掌兵。
第三个分水岭,是在西面的边境线。
貔貅国很落后,人丁稀少,没什么先进的武器,所以很容易被忽视。
可它有个优势:边境线很长。
貔貅国像一条细长的虫子,占了龙息国1/3的边境线,且地形复杂。茂盛的植被遮盖了地表,到处是山沟和岩洞,以现有的机器人和无人机难以做到全线覆盖。
很多人派了些兵到边境线上巡逻,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在开发者的设计里,貔貅国不光进行渗透,还绑架龙息国的居民,秘密研制生化武器,后来给了龙息国致命一击。
有些人意识到了,可是束手无策。边境线这么长,重兵把守不划算,人少了又没效果,不防又不行,想不出办法干脆放弃。
有人想到一种方法,但是不愿采用;将前线的无人机调来这边,结果前线出了问题。
陈赫庭采用了这个方法,用最少的兵力消除了隐患。
这个方法就是火力侦察。
火力侦察,以人作为诱饵,迫使对方暴露,探明对方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系,从而进行精准打击。
说通俗点,就是让人去做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