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刷了罪名、扩大了知名度、人才招募顺利,黎迦在这场“战役”中大获全胜,难得表现出愉悦,嘴角竟浮现出一丝亲切的笑容。
“愣着干什么?放东西,坐。”黎迦靠着椅背,伸手往左侧一指。
千华一直和黎迦共用一个办公桌,为此黎迦特意定制了一张桌子,让千华那边的桌面矮些。这张新桌子比旧桌子宽敞不少,还是沉香木的,也不知花了多少钱。千华小心翼翼地把办公用品放上去。
“这段时间过得怎样?”黎迦看他把纸箱叠好收进抽屉。
“学到了很多。花钱真是一门艺术。”千华在沉香木椅上坐下。
“具体讲讲。”
“表面上看硬件的采购支出是大头,但产生的经济增效很少,反而是运营、研发、宣传的效益更大。但如果没有好的硬件支持,宣传就成了无根之木,长远来看会导致产品的口碑下滑。怎么把握这两者的平衡,使它们产生最大的效益,就是决策者的艺术。”
“管理一家公司也是一门艺术。”
“嗯。怎么让员工有归属感,收成要怎么分配,设立什么样的公司制度……能创办一家公司的人都不简单。”
“你是在夸我吗?”黎迦嘴角的笑意更深。
“当然是夸你,你值得这么夸。”千华想到一个问题,“今天没带饭,待会吃什么?”
“先不管这个问题。你觉得财务部怎么样?”黎迦认真看着他。
千华心生警惕,表面上镇定从容,“团队氛围融洽,分工明确。每个人严谨认真,实事求是。”
“这是从主观角度。从专业角度,你觉得这个团队怎样?”
专业角度?千华想了想:“竺长青作为一把手,能力最强,负责最重要的财务统筹和报税。金葳是统计专业出身,有两年会计经验,做数据分析很合适。缪秋儿外向开朗、思路清晰,适合沟通类的工作。韦大壮比较木讷,但做事细心、责任心强,适合管理票据。宿兰兰缺乏经验,工作量较小。整个团队能胜任目前的工作。”
“如果公司规模扩大到几百人,这个团队还能胜任吗?”
“不能,必须增加人手。”
“怎么增加?几个人同时做一件事?”
“把业务更细化,比如一人对接一个部门。”
“竺长青管得过来吗?”
“能。”
黎迦笑了笑:“千华,团队扩大并不只是人数增加这么简单,还面临很多管理问题——同事间的勾心斗角、相互推诿、恶性竞争……一人负责一个独立的领域,出了事好追责,再细化反而不好。”
千华皱了皱眉:“但是……”
“但是以他们的水平,负责一个近百人的公司已是极限。”黎迦淡淡地看向前方,“竺长青看人的眼光没问题,打造出的团队没问题,对公司策略的理解没问题,但他不适合再待在总监的位置。”
千华沉默不语。
“你还记得我们公司的标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