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藩兄弟整日四处联络,不知是不想明着推举自家外甥,还是忙得昏了头,本该最早打算之事,反倒是搁下了。
司马邺看着他,忍不住笑了笑,“瞒不过你。”
随即他面上的笑意又极快地淡去,“君父蒙尘,生父薨逝,孤却克制不住地谋算起储位,可算是个忤逆不孝的畜生?”
“怀缅于往事,除了徒增伤悲毫无益处,万里江山如今都将压在殿下的肩上,不是殿下不孝,而是千钧重担在身,容不得殿下一味软弱。此时此刻,天下需要的是钢铁之志,雷霆手段,而不是愚孝愚忠,妇人之仁。”
“若不是知晓你是个乱军之中都不忘了孝顺祖父的大孝子,孤可就信了。”司马邺到底还是没忍住,落下泪来,“那么多叔伯兄弟都没了……也不知什么时候轮到我……”
他哭得都与众不同,常人涕泪横流,而他大滴大滴的泪珠顺着白皙脸颊滚落,晶莹剔透。
虽只有十二岁,但五官殊美异常,他日定会长成不世出的美男子,若是在太平年景,以大晋对美人的追捧,还不知会过得多如意自在。
只可惜生在这乱世,又偏偏是个司马。
刘隽将自己的手巾递给他,“待奉殿下至长安,我便回并州,届时阿父便会上表劝进。”
既然司马邺不称孤道寡,他也不会自谦为仆。
司马邺只觉那手巾不过寻常麻布所织,未曾熏香,比起自己寻常所用罗帕不知差了几何,但上头似乎有种清冽香气,让人心安,“我可许你太子詹事之位,不若留在长安……”
刘隽不置可否,“那隽在并州,恭候佳音。”
消息终于传来,司马炽被送往平阳,汉主刘聪命其为仪同三司,会稽郡公。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谁都知道,曾经强悍一时,吞并三家天下的大晋,已是苟延残喘,熬着日子罢了。
而终于,刘乔一行人带着刘琨的上表匆匆赶到,他既欣然领受了豫州刺史,便决意要护送秦王司马邺入关中。
刘隽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他好几眼,见他没有什么不悦之色,才放下心来——自家阿父虽是个英雄人物,但也有那不顾大局、肆意行事的名士做派,生怕他因为那些陈年旧事羞辱刘乔,坏了大计。好在刘乔他们在路上碰见了奔逃的刘蕃,顺势将他救了,又有陆经捎去的自己的书信阐明缘由,这才相逢一笑泯恩仇,宾主尽欢。
“恭喜世子,除去卢尚书一家落入贼手,其余家眷皆平安无事。”刘乔当年便对这童子印象深刻,有了这番际遇,看他是越看越顺眼,不由意味深长道,“不知世子打算何时归返?”
他非王衍那般只会空谈的寻常名士,而是曾手握重兵、历经无数惊涛骇浪的重臣,言语自有深意,刘隽略一思忖,便道:“隽应允过秦王殿下要护送他入关中,自不可食言。此事一了,便立刻回并州。”
见刘乔依旧是欲言又止的模样,刘隽心念一转,笑道:“明日仆打算设一小宴,为秦王殿下送行,不知大人可愿拨冗参加?”
“恭敬不如从命。”刘乔笑着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