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点不到我就醒了。天已然亮起,从窗帘的缝隙中不断渗透,又前仆后继挤入蚊帐上密密麻麻的网孔,路途艰辛地叫我起床。
我朦胧地感到隔壁已经起了,拉开窗帘,果然见到她在院子里游泳。想到她昨晚显而易见的醉态,不知道要不要提醒她宿醉不宜游泳。
昨夜,我发消息问杜灵犀,叶丹青是不是经常应酬?杜灵犀回复说最近少了很多,以前几乎每天都有,尤其是她刚回国以及后来创业的那几年,要不停地见客户、打点关系。
我轻手轻脚地下楼,料理台上放着咬了几口的面包和喝了一半的咖啡。我透过厨房的落地玻璃窗看她,她一圈圈匀速地游动,不知道游泳的时候她会想什么。
我胡乱塞了一口早点就回到房间,破天荒在叶丹青上班之前就出门了。我要在八点半到达图书馆,等待那本书的归还。
很多年没领教过早高峰的威力了,地铁飘着汗臭,堪比春运现场。我被夹在几个人中间,几乎是双脚离地的状态进了车厢,中途换乘更是差点把鞋挤掉。
想当初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每天早上通勤快两小时,车厢里浑浊不堪的气味憋成有毒的沼气,叫人窒息而死,接下去的一整天就行尸走肉般活着。
冲出地铁站后,我疯狂呼吸,把肺里的废气过滤干净。今天应该不会有人跟踪我,除非他能保证和我挤进同一节车厢,又能预知我在哪一站下车,不然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会像黑洞一样把他吸走。
可怜的大学生早上八点就上课了,不上课的那部分也不见得能起这么早,所以清晨的图书馆略显冷清。
我坐在咨询台附近的连排座椅上哈欠连连,只好取下旁边架子上的报纸来看,抵消我的睡意。
是一份大杂烩三流报纸。
时事版,没什么特别新闻,最好别有,因为一旦有,都不是什么好事。
本地版,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翻一翻收获住在弄堂的极致体验。
娱乐版,尺度很小的八卦,百分之八十的谣言加一张照片,凑够一个版面后,一个字都不会多写。
财经版,股票走势,基金涨跌,另附叶丹青高糊照片一张,横跨财经版与娱乐版,预告某某网站对她的采访将在下周释出完整版,本报将以文字版形式进行报道。
“绝密身世!家族爱恨!珠宝大亨养女霹雳手段,是见利忘义还是过河拆桥?年轻貌美女总裁脚踏多条船,是水性杨花还是有利可图?她崛起的背后,是否有不为人知的权色交易?下周将一一为您揭晓……”
如果我是叶丹青,会立刻杀到此报编辑部荡平整座楼。但我想真正的叶丹青八成不理会这种小报的含沙射影,她见过的诋毁和侮辱想必比这更甚。
她是个女人、她很年轻、她很有钱,光是这三样就能让一些人从早到晚为她编排下流的剧本。
我想把这份报纸扔掉,不能让它在这里荼毒大众思想、侮辱读者智力。可总不能光明正大地带着它从咨询台前大摇大摆地走过,在把它扔进门口的垃圾桶里吧。
我一边看报纸上叶丹青的高糊照片,一边想着如何不动声色地销毁这份报纸。这张照片我总觉得在哪里见过,她穿着衬衫、戴着眼镜、头发恰到好处地卷了一下……
不知道是不是我感动了上天,它赐给我一幅高清、原版、如假包换的照片,那张照片正踏着晨光从门口走进来。
我呆呆地看着她,叶丹青穿着衬衫、戴着眼镜、头发恰到好处地卷了一下。她也看见了我,所以停下了脚步。
我不得不再次感叹冤家路窄,这下更难洗刷跟踪狂的污名了。
她鄙夷地盯着我,可能在疑惑我为什么这么早就蹲守在这。但今天我并不是来蹲她的,我坦荡地对她莞尔一笑。她看看表,没理我,直接走向了咨询台。
“叶老师来啦。”上回帮我查询借书卡的小姑娘对叶丹青笑道。
我猜叶丹青今天要去学校上课,所以顺道过来借书。
“我想续借。”叶丹青从包里掏出一本书。
小姑娘接过卡,说:“好的,请稍等……您要续借这本《1965-1970年全国行政区划变迁》是吗?”
听到这个书名我像被火烧了屁股似的站起来,这不是我要借的书吗?我跑过去,看到那本书的封面,和我在网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叶老师。”我第二次用这个称呼,“这是你借的书吗?”
她递给我一个鄙视的眼神,嫌我废话。
“我也想借这本。”我说。
“那就等我借完你再借。”
小姑娘把书和卡还给叶丹青,她捧在手里转身就走。
“叶老师!”我跟上她,“我就借一天可以吗?你现在借给我,我读完了晚上还给你。”
无论我怎么恳求她都不搭茬,脚步飞快地走进校园,对每一个向她问好的学生点头致意。我跟在她身边倒着走,竖起三根手指,保证自己绝对如约归还、绝对爱护书籍、绝不外借。
我话还没说完,她突然伸手拉我过去。我踉跄一步,差点撞上她。一辆电动车从我身旁飞驰而过,叶丹青有点恼火地瞄了我一眼。这下我也没法说她是个铁石心肠的女人了。
我一路跟她到教室,屋里已经坐得满满当当,连阶梯上都是学生。叶丹青一进门,屋里的私语瞬间少了一半,无数目光投在她身上。
我可承受不了跟她站在一起,只好见缝插针坐进第一排台阶上,两个男生不满地往旁边挪了挪,为我留出一个狭窄的位置。
我混在大学生中没什么违和感,大概因为我还穿着朴素的“奔丧套”,斜跨一只很大的白色布包,被丁辰戏称为“面袋子”。
叶丹青打开PPT,一秒钟都没耽误,在铃声后准时上课。我想听听她讲课到底有多好,结果她全用英文,还有很多术语。
我常看美剧所以听力不错,可惜没接触过这些领域,迟钝的大脑刚理解好上半句,她五句话都说完了。
身边的同学奋笔疾书,有些带了电脑来,手指打字飞快,噼噼啪啪宛如弹琴,而我能做的只是单纯欣赏她流利优美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