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春屑 > 第16章 第 16 章

第16章 第 1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你也没有问我嘛。”

我在厨房的水槽边用洗洁精搓衣服上的油点,丁辰换上了睡衣抱着海豹玩偶躺在床上对我说。

“你什么时候跑到布兰森上班了?”我扭头看她一眼,她已经丢掉了玩偶,开始做仰卧起坐。

“我记得之前和你说过吧,一年前。”

她或许说过,但那时我恐怕连布兰森这三个字都没听过。

搓了三遍,才搓掉顽固的油点,水蜜桃的香气混合着油腻的饭味令人作呕。我洗了手,把衣服塞进灶台下的洗衣机。

这寸土寸金的出租屋把所有东西都安在一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留给人的生活空间也没剩多少。

洗衣服的同时,我趴在床上看叶丹青的访谈。

访谈时间很长,大概一个半小时。这档节目的受访嘉宾无法提前知晓问题,摄影机捕捉他们最真实的反应,有些名人就是因为上了这档节目而把自己搞得声名狼藉。

节目的创办者是一个曾经的八卦新闻主持人,毁誉参半,以犀利著称,但他的犀利常常升级为冒犯,在网络上引起不小的争议。这年头,争议就是流量,就是金钱。

访谈应该是上周一二录制的,那两天叶丹青忙得半夜才回家。几天不见,再看到她的脸时,我竟觉得陌生,好像我们从来就不认识。

不知是不是为了应对难缠的主持人,叶丹青整体的妆容淡雅柔和,但眉锋锐利十足,一看便知绵里藏针。

从评论得知,她身上是某奢侈品牌最新一季的时装,全球有且仅有一套,此前没有人穿过。那条裙子风格优雅,但叶丹青将领口进行了一些裁剪,露出了一段锁骨。

锁骨上坠着一条华丽的项链,比例完美的水滴形绿宝石点缀在一圈圈钻石中央,那是璀璨的星屑拱着一只碧绿的眼睛。

主持人:非常感谢叶总能接受我们的采访,请您和我们的观众打声招呼。

叶丹青:大家好,我是叶丹青。

主持人:您这么简单的介绍自己,是默认观众朋友们都知道您是谁吗?

叶丹青:既然是贵节目邀请的我,那么这个任务应当由你们来完成,不是吗?

主持人:叶总说得对,接下来我就先为大家介绍一下……

这场访谈明显就是冲着话题度去的,叶丹青为什么会接受这样的邀约呢?是想回应大众对她的质疑吗?

叶丹青确有不少追随者,但看不上她的人也不在少数。无论她能力如何,相比公司总裁,他们认为她只是一个网红。

不知道叶丹青本人会不会觉得冤枉,她在社交媒体上的曝光率其实并不高,而她本人甚至连微博都没有。她之所以这么受关注,多半还是因为离奇复杂的身世。

我这么想的时候,主持人似乎和我心有灵犀,只听他问叶丹青:请问叶总,您如今的成功是否取决于您的身世?

叶丹青:可以问得详细一点吗?

主持人:您十二岁也就是2003年的时候,双亲都死于意外。他们过世后没多久,您就被英国珠宝大亨维克托·布兰森收养。能否给我们透露一下,当初为什么是您而不是别人被收养?您独特的品质是什么?还是说这后面有什么……呃……大家意想不到的隐情呢?

他用词隐晦,但意思直白,这也是长久以来围绕在叶丹青身上的未解之谜之一。

当年的新闻很多人还有印象,某市一个化工厂爆炸,叶丹青的父亲在爆炸中丧生。记者赶赴现场拍下了熊熊燃烧的工厂,但画面正中央、工厂门前,是一个哭泣的小女孩,她扎着两根辫子,哭得梨花带雨。

那张照片获得了当年摄影界和新闻界的重磅奖项,照片里的小女孩就是十二岁的叶丹青。

如果她不是那么漂亮、不是那么悲伤、不是那么令人怜悯,恐怕这条新闻也不会成为当时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

报道称,数月前叶丹青的母亲因车祸去世,而化工厂爆炸又带走了她的父亲,短短几个月她就成了父母双亡的孤儿。

记者采访了学校的老师,老师称叶丹青暂住在她家,但由于没有愿意收养她的亲戚,次月,叶丹青将被送进福利院。

新闻一出,所以人都可怜这个被命运捉弄的女孩,甚至还有名人扬言要收养她。

但新闻在第二天就变成了旧闻。很快,除了一些捐款的好心人外,叶丹青的情况再也无人问津,直到第二年,英国人维克托·布兰森宣布收养她。

布兰森本人当年在媒体上的说法是,他看到了叶丹青的照片很受触动,况且他和夫人一直希望收养一个亚洲孩子。

这自然是官方说法,小道消息可就没这么友好了,说什么的都有,最常见的说法是老牛吃嫩草的老把戏。

更有甚者瞎编了几篇报道,讲述布兰森如何派人把叶丹青叫到自己的房间,两人在房间待了一整晚,第二天布兰森就决定收养叶丹青……

诸如此类的报道还有很多,像写小说一样给一个十二岁的女孩编排人生。

令人不解的是这种小报很多人信,相比接受一个简单的事实,还是桃色故事更生猛刺激、博人眼球。这个简单的事实就是,布兰森借此举提高知名度,成功打入了国内市场。

几年前叶丹青刚回国时,此类流言依然甚嚣尘上,她打了几通官司,却被人说心虚。想不到这个主持人居然还揪着这个问题不放。

叶丹青没有恼怒,她依旧从容,反问:你们希望听到什么隐情?

主持人:这……是您被收养,除了您还有谁能知道呢?

叶丹青笑了:我看不止我知道,网上很多人都说得天花乱坠,何必来问我?

主持人低头整理了一下稿子,拿出正义使者的语气,说大家想知道真相。叶丹青的声音有些苦涩,她说你确定有人关心真相吗?

主持人:我相信我们的观众都是敬畏真相的人。

叶丹青:您真幽默。

主持人:您对真相避而不谈,是否因为它说出来会构成一桩丑闻?

主持人说得大义凛然,有种为民除害的气势,然而他的表情明明就在期待那个所谓的丑闻为自己的节目增加话题度。

叶丹青的脸上只有见怪不怪的哂笑,她回答:听你的语气十分肯定,想来已经掌握了不少证据。不如今天公布一下,让我这个当事人也听一听,如果我也认可,就交给英国的警方,让他们来判断。

主持人:您说笑了,我没有证据。

叶丹青:那你的问题是出于……捕风捉影?这与你口中的真相不是自相矛盾吗?

主持人:您知道的,谣言都是空穴来风。

叶丹青:我只知道谣言止于智者。

只听了开头的几个问题,我就替叶丹青感到不安。丁辰劝我不必庸人自扰,叶丹青要是连这些问题都应付不来,早就被竞争对手生吞活剥了。

主持人又提了几个无聊的问题,叶丹青也都一一作答。等主持人终于结束这个话题,访谈已经过去三分之一。洗衣机恰好停了,我按下暂停,把衣服晾起来才继续观看。

主持人:2019年,您回国接手布兰森集团亚洲分公司,短短两年营收就翻了一番。但2021年您离开公司独自创立了如梦令珠宝,去年您却又转让了如梦令,重回布兰森,这是为什么?

叶丹青: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跳槽。

主持人:就在今年二月,如梦令宣布破产,传说这件事背后是您在运作。

叶丹青:我身上的传闻可真不少,公司破产在商业上是常见现象。

主持人:这么说您是默认了。

叶丹青:如梦令是我一手创立的品牌,就算我不再领导它了,它的兴衰荣辱想必多少都与我相关。

主持人:您这是过河拆桥吗?

叶丹青:在商言商,我只看重利益。怎样能让利益最大化,我就怎么做。

这件事我也有所耳闻,网上盛传叶丹青卖出自己创立的品牌后,又将其赶尽杀绝,把它搞到破产,起因是如梦令挖走了布兰森的代言人。

商业竞争我不太了解,但我知道最近这几次未遂的绑架或许就与此事有关。不过这仅仅是我的推测,其中的水深到什么程度,居然能让对方想出绑架这种下下策,不是我能想象的。

这样看来,叶丹青的确搞黄了自己创立的公司。我不懂她怎么能下得去手,就算让我删掉过去写的小说我都狠不下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