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两个女生一起小声念道:“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好,感谢,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叫做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程老师放下书,“你们靠这几个词真的知道他们那时候在干什么吗?或者说你们读了这个词真的能够体会到所谓的雄姿英发吗?把这首词的作者名字盖上,只是读这首词,你们还是这么想的吗?但凡有一个不,就一定是我们的理解方法出了问题。”
“同学们,什么叫做理解,不是看见乡书两个字就是思乡,不是看见写景就是热爱自然,不要用语言去套住你们的感觉,你们的感觉是远远比语言更加丰富的,总有一天,你们一定会发现,语言没有办法全然表达内心的感受。理解是可以绕过语言这个环节的,它是激荡的灵魂相碰撞的过程。给你们讲个事情,必修二有一篇散文《故都的秋》。因为我在北京读的大学,所以对那个地方有一点感情。我早年教书的时候,大概是无忧无虑,讲那个文章就没有什么波动,后来我经历了一些事情,想回也回不去北京,再上这个文章就非常不一样。我那天给学生念到那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眼泪就直接掉在书上······”
“啊?”学生们觉得很不可思议,竟然有老师上课上哭,还是个男老师,想想也有点心疼。
程松直愣愣的,他没有想到爸爸面对学生会这么坦诚。
“那个时候,全班同学都不说话,很安静地看着我,等我收拾情绪。那个时候,我在理解郁达夫,他们在理解我。理解就是那种碰撞之后深深共鸣的状态。”
“好,我们说回这几句话,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你们都明白,我就不解释了,我们只讲这种感觉。我又要讲故事了,我以前带过一个学生,语文很好,也很喜欢写东西,买很多课外书,当时班里所有人看的课外书都是他的。这个学生非常骄傲,经常拿着一些杂志啊书啊来跟我讲,”程老师学着那个学生的语气,“这都什么玩意儿,这也能发表,还不如我写的,我写得比他好多了。满分作文也就这样,好不到哪里去。类似的话,他一口气能跟我讲一节晚自习,当时我看着他,就老想起自己年轻时候,虽然很中二,但是那种青春勃发的毫不畏惧的姿态,自信张扬的充满骄傲的精神状态,是我以后再也没有的。然后我想,这就是恰同学少年。”
“这个东西,我觉得跟身份地位关系不大,不是只有伟人才能恰同学少年,恰恰是他有这种心态,才成了伟人。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这个年纪,不要压抑自己,不要看轻自己。可能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更倾向于让人谦虚谨慎,但是那都是老头子说的啊!你们才十五六岁,就是要跑要跳,去尝试各种事情,不要害怕出错,明白吗?”
“你们多看看方韵言,她的状态就是这样的,全班只有她一个总是不服气,这很好,记住这种青春热血的不服输的感觉,我们的目标是永远年轻。”程老师看过来,结果小丫头得意地扭过了头去,你夸我我也不看你!
程老师笑了笑,又接着道:“那么,什么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呢?记得昨天那个电影的开头吗?学生们下了课也不去玩,一直跟着老师出去,问什么是民主,问我们有没有那一天,非常的天真、幼稚,但是也很质朴、真实,悲观地希望着,也不屈地争取着,这就是书生意气。”
不少学生想起了昨天的电影,浑身上下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程老师显然很受学生欢迎,下了课还被学生围在讲台上提问。有个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您可以这样理解诗词啊?我的小学老师,初中老师,补习班老师,没有一个是这样说的。”
“考试的内容在课本和教辅上,但我们要学的东西却不在课本上,而在自然里,在生活里,在你和身边的人说的每一句话里,记住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情的感觉,唤醒你内心的情感,就像我们之前说过的,不要成为做题的机器。”
“老师老师!”那一边方韵言又喊又拉袖子,“我觉得我们的理解能力也不差,为什么在您讲之前我都没有理解到这些呢?”
“因为很多事情不是靠理解能力去理解的,是靠生活经验。我常常觉得这才是老师存在的意义,如果理解能力可以解决一切,你们看教辅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听课,对不对?你现在还没有经历那么多事情,自然理解不到那个层面。”
整整十分钟,讲台上就没消停过,程松直坐在座位上,双手撑脸,一直看着上面,不知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