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那么太子佗最终是继位了。这位就是周庄王。周庄王既然不被周桓王喜欢,那么继位很可能就不是很顺利,其实也是,大权在握的周公黑肩也不支持他,不但不支持,还在他继位三四年的时候打算发动政变杀死他。但是这件事泄密了,周庄王杀掉了周公黑肩,周庄王的弟弟克也逃去了燕国。
内患去除,周庄王开始开展外交,周庄王四年夏天,周庄王为了笼络齐国,要将妹妹(史称周王姬)嫁给齐国国君齐襄公(这位在春秋史上也荒淫的排的上名,跟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通奸,然后杀了妹夫鲁国的国君鲁桓公)为妻。周庄王让鲁国国君鲁桓公作媒,并派遣单伯先将周王姬护送到鲁国。同年冬天,周庄王派大臣荣叔到鲁国赏赐鲁桓公,鲁桓公就派人将周王姬嫁往齐国。
然后鲁桓公也到齐国,就给齐襄公派人杀死了,鲁桓公的儿子也是文姜的儿子继位,这就是鲁庄公。鲁庄公脑子里也是一把乱账,不报仇吧,死的是亲爹;报仇吧,仇人是亲妈亲舅舅。结果最后只是默认齐襄公杀死直接凶手了事。
然后又过了两年,也就是周庄王六年,周庄王终于腾出手来把他父亲周桓王的尸体安葬了。按道理来讲,新天子继位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老爹埋起来。而周庄王大约太忙了,更可能是太恨了,任他爹的尸骨放了六年才埋葬——天子也是人,也是会耍小性子的。
其实我们看历史常常会发现这种状况,即虽然国家家族的传承都是基于父系的血脉,但是继承者们跟父亲的关系往往非常紧张,他们最有力的支撑者最大的可能是母亲和妻子及其各自家族,这些人限于血脉不可能或者很难直接获得政权,所以他们愿意通过混合下一代继承人的血脉达到这个目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从政者或者名门往往要娶门当户对的老婆,而家世平凡甚至不平凡的野心家要跟社会地位高的人结婚。
周庄王八年冬天,鲁国联合齐国、宋国、陈国、蔡国攻打卫国。周庄王九年正月,周庄王派遣属官子突率军救援卫国。这里很有意思,鲁国联合其他诸侯征讨卫国,按道理这是要向周天子申请的,而周天子的命令如果能得到贯彻,他就不需要出兵,我们可以想象周天子的地位其实已经名不副实。而诸侯国的乱象已经如此明显。
登基十五年后,周庄王去世,他的儿子姬胡齐继位,这就是周釐王。周庄王去世前有了一件和他父亲一样的遗憾——不喜欢的太子没有废掉,心爱的小儿子姬颓没有登基。周釐王三年,齐桓公开始称霸。
周釐王的政治寿命很短,登基不过五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姬阆继位,这就是周惠王。周惠王当了天子,娶了陈国的女子为王后——我们不知道惠王之前的东周各位天子娶的什么老婆,但是陈国不是大国,而齐鲁大国之间实质上是通婚的,这些大国很多时候已经不把周天子看成好的联姻对象了,当然周天子很可能也不愿意娶靠山太强的老婆——换个继承人都换不了。
周惠王登基第一年就做了一件按道理不太应该做的事——“夺其大臣园以为囿”。有人说周惠王作为天子怎么眼皮子这么浅呢?实质上它是有原因的。
前面我们说过,周庄王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他心爱的儿子姬颓没能登基,姬颓是周庄王的心头肉姚姬生的,爱屋及乌,周庄王也希望姬颓能登基做天子,但是出于种种原因,这个事情没有做成。还是太子佗登了基。周庄王既不甘心也不放心,就把小儿子拜托给了大夫蔿国,其实即便不委托,蔿国担任王子颓的老师,周惠王是太子佗的儿子,也未必会放心他们。所以他一登基就占取蔿国的菜园来畜养野兽,强取大夫边伯靠近王宫(敲黑板,提取重点啊)的房舍,夺取大夫子禽祝跪和詹父的土地田产,收回膳夫石速的俸禄,因此引起蔿国等五位大夫的强烈不满。
这五位大夫也不是吃素的,周惠王二年秋天,五大夫联合贵族苏氏,一起拥奉王子颓,发动叛乱,攻打周惠王。但叛军没有得胜,于是逃到温地(今河南省温县西南)。王子颓在苏氏陪同下逃亡到卫国。卫惠公由于怨恨周王收留自己的政敌公子黔牟,便联合南燕,支持王子颓。同年冬天,卫国和南燕出兵攻入周朝都城,将周惠王驱逐赶走,拥立王子颓为周天子。——这已经不单单是政由方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