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种反复无常、唯利是图、毫无底线的小人,一般人都看不惯,尤其是年轻的热爱武力的人,眼里揉不得沙子,不过是驱逐出境,已经算客气了,秦武王一直都看不惯张仪的嘴脸。
至于魏章,魏章是张仪一直以来推荐人用的将领,很多时候这两个人文武配合,所以,张仪留不下,张仪一系的魏章照样只跟跟着跑路。
秦武王二年,秦国第一次设置丞相。严军疾和甘茂分别做左右丞相。
严军疾我们前面说过,这里就不讲了,说到甘茂,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孙子甘罗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十二岁封侯拜相(其实是上卿),其实甘茂也是很厉害的人。前面讲魏章攻打汉中的时候,甘茂就做了助手。
甘茂是通过张仪严军疾引荐到秦惠文王面前的。之前蜀侯叛乱的时候,甘茂也是跟着出兵了的。平定蜀地以后,秦武王就任命了甘茂做左丞相。也就是这一年,张仪死在了魏国。
秦武王三年,秦武王跟韩襄王在临晋城外会面。关于这次的会面,我没有找到多少资料,很大的可能是秦国想要向东扩张,而韩国正在秦国东扩的路上,并且很富有,又实力不足够弱,可以压一压,又不能一下子压扁,所以大家见个面谈一谈,做些可忍受范围内的妥协。
这一年韩国重臣南宫揭去世,严君疾做了韩国的宰相。据说这一项任命是秦国韩国之前达成的协议。但关于协议,没有找到资料。而且结合后面的内容看,严君疾在韩国做宰相的时间很短。
就在同一年,秦武王对甘茂说:“寡人有个心愿,想乘着垂帷挂幔的车子,通过三川之地,去看一看周朝都城,这样哪怕死了,也算心满意足了。”甘茂心领神会,就说:“请允许我去魏国,跟魏国约定一起攻打韩国。请让向寿辅助我一同前往。”秦武王应许了甘茂的请求。
甘茂到魏国后,就对向寿说:“您回去吧,把出使的情况报告给武王说‘魏国听从甘茂的主张了,但甘茂希望大王先不要攻打韩国’。事情成功了,全算作您的功劳。”
向寿回到秦国,把甘茂的话报告给秦武王,秦武王到息壤迎接甘茂。甘茂抵达息壤,秦武王问他先不攻打韩国是什么缘故。
甘茂回答说:“宜阳,是个大县,上党、南阳财赋的积贮经时很久了,都是非常富裕的。名义上是县,其实真正的规模是郡。现在大王您要我离开自己所凭据的险要关隘,远行千里去攻打它们,要取胜很困难。
从前,曾参住在费邑,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啦’,他的母亲正在织布神情泰然自若。过了一会儿,一个人又来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人啦’,他的母亲仍然织布神情不变。不一会,又有一个人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人啦’,他的母亲扔下梭子,走下织布机,翻墙逃跑了。
凭着曾参的贤德与他母亲对他的深信不疑,有三个人怀疑他,就使他母亲真的害怕他杀了人。这就是三人成虎。现在我的贤能比不上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也不如曾参母亲对儿子的信任,可是怀疑我的决不只是三个人,我唯恐大王也像曾母投杼一样,怀疑我啊。
当初,张仪在西边兼并巴蜀的土地,在北面扩大了西河之外的疆域,在南边夺取了上庸,天下人并不因此赞扬张仪,而是认为大王贤能。魏文侯让乐羊带兵去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才攻下中山。乐羊回到魏国论功请赏,而魏文侯把一箱子告发信拿给他看。吓得乐羊一连两次行跪拜大礼说:‘这可不是我的功劳,全靠主上的威力啊。’如今我是个寄居此地的臣僚。严军疾和公孙奭这两个人一定会以韩国国力强为理由来同我争议攻韩的得失,大王您一定会听从他们的意见,这样就会造成大王欺骗魏王,而我将遭到韩相公仲侈怨恨的结果。”
秦武王说:“我不听他们的,请让我跟您盟誓。”终于让甘茂带兵攻打宜阳。打了五个月却拿不下宜阳,严君疾和公孙奭果然提出反对意见。武王召甘茂回国,打算退兵不攻了。甘茂说:“息壤那里的事,您可不要忘记。”武王说:“我跟甘茂有过盟誓啊。”于是调集了全部兵力,让甘茂进攻宜阳,斩首六万,终于艰难的拿下了宜阳。韩襄王派公仲侈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