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是,咱们初来乍到的,人家县里和村里都帮了不少。”李金花细细盘算,“那这两个萝卜留着明天待客,我再拿豆子去换点豆腐,这就两个菜了,就是可惜没个荤腥。”
李金花年轻时,也是在乡下种地,丈夫是走街串巷的卖货郎。积攒了两代,到儿子成亲后,在城里租了个小铺子,经营杂货。
她也跟着住到城里,帮着看顾孙子并张罗一家的吃食,吃过见过的不少,做饭很是在行。
“这就够了,这年月能吃上顿饱饭就是好事了,我看两位大哥也不是那挑剔多事的人。”说着两人进了垒着灶台的草棚,沈悠然把萝卜放下,“过段时间忙完,我喊几个人帮忙,咱们把厨房盖起来,这草棚子以后放柴火。”
他们现在住的房屋也是当时官府组织一起建起来的,统一的泥坯房,每户只盖三开间正房,中间的堂屋和东西屋,厢房厨房柴房等都留了地方,等日后自家再慢慢建。
因为地里一直没能闲下来,沈悠然就只在家搭了个草棚做厨房。现在天越来越冷,趁着还没入冬,得赶紧把厨房建起来,还要在东西屋盘两个土炕。
他家现在还没有正经睡觉的地方,当初逃荒虽说有辆木板车,但也只勉强带上锅碗瓢盆、被褥衣裳、粮食农具等必需品,床柜水缸等大件都没有带上。
西屋里用他们逃荒带的两个木箱子勉强拼了一张“床”,李金花带沈悠明睡在上面,沈悠然在东屋里用麦秸豆秸野草等物一堆,上面铺了草席,也算是个“床”了。
沈悠然穿过来已经快一年了,每天为了能吃上饭就已经耗费了所有的精力,根本没有时间考虑怎么改善生活,在他眼里,生存才是第一要务,毕竟“存在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存在”。
他环顾一下简陋的院子,回想一些看过的穿越小说,一年了还没能带领全村发家致富的他,真是太给“穿越大军”丢脸了,诶!
但没办法,沈悠然感觉自己实在能力有限,能带着这十几户人家顺利安置,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虽然是朝廷允许的逃荒迁移,逃荒路上也有巡逻兵,但他从不敢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一路上做了非常严密的防范。
他组织一起出发的几户人家,把所有木板车和独轮车集中,每户人家带的辎重也均匀分配到车上,除了老人和孩子,其他人一律步行,妇女在里圈,汉子在外圈。
他还制定了夜里的值班表,保证上半夜和下半夜都有两人看守。
刚开始还有人不以为意,直到跟他们同行的其他逃荒人家,晚上丢了粮食,才觉得沈悠然的安排很有必要,值夜时也不敢再偷懒了。
沈悠然又和李金花讨论了一会儿盖房子的事,开始生火做饭。如今他们自然是吃不上米饭和白面了,秋收后卖了一部分大豆,才吃上了谷子和高粱等粗粮。
但每顿也不敢多吃,趁着如今山上还能挖到野菜,大多数时候还是以野菜充饥,毕竟粮食还要留着过冬。
家里种的菜也不舍得吃,李金花隔几天会摘一些,自己或让阿陶拿到镇上卖钱,换些油盐。
阿陶是沈悠然在逃荒路上“捡”的孤儿,当时他们刚出并州,在路边歇脚。不知道从哪儿窜出来一个小孩,抢了沈悠明手里的豆饼子就跑。
但因为太虚弱,跑了没几步就跌倒在地,他也不爬起来接着跑了,拿着豆饼子狼吞虎咽的往嘴里塞。
沈悠然看他实在可怜,就没追究,但没想到这小孩像是认准了沈悠然,一直跟在他们身后。但再也没抢过他们的东西吃。
第二天,沈悠然看他走路已经有些摇晃,实在不忍心眼睁睁看一个孩子饿死在他面前,又给他分了一些吃的。
这下阿陶更是认准沈悠然了,也不偷偷跟在后边了,就跟在沈悠然木板车旁,遇到难走的路还在后面帮着推。
沈悠明从小是个话痨,看阿陶帮着推车,以为是自己人了,也不记恨夺饼子的事了,坐在车上唠唠叨叨跟他说话。
钱老大看得直乐:“这下好,这小家伙给自己找了个小哥哥,只是苦了他大哥哥喽。”
沈悠然叹口气,还能怎么办呢,又狠不下心真的驱赶,只能当自己又养了个弟弟吧,反正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认命吧。
刚做好饭,阿陶就带着沈悠明回来了,拎着一个空篮子。
“都卖完啦?”李金花今天早起摘了些青菜,让阿陶到镇上卖。
刚开始李金花还不放心让阿陶一个人去,毕竟他虽然已经十三岁了,但因为长期吃不饱饭,很是瘦小,看上去只有十岁左右。
但阿陶脑子活泛,他头天晚上会去村里挨家打听,只要第二天有去镇上的,他就回家跟李金花说,今天是跟孙大爷一同去的。
“卖完了,和孙大爷搭伙卖的,早集上没卖完,我们去巷子里叫卖了半晌,就到这会儿了。”阿陶边答话边把卖的十几文钱给李金花,“奶,咱要不养几只母□□,我看集上鸡蛋卖的最快了。”
因为沈悠然不好好喊奶奶,老是拉个长音喊奶,阿陶和沈悠明都学他。
“鸡崽崽!”听到养鸡,刚刚因为走累了有些蔫的沈悠明立马来了精神,“奶!养鸡崽崽!”
“养养养,等明年开春,咱就养起来。”李金花笑着答应。她以前也是养过鸡鸭的,清楚怎么喂养。今年春天所有人都在下苦力开荒,也没来得及养几只春雏。
沈悠然也觉得养鸡很有必要,家里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营养不良,肉蛋奶啥啥都缺,养几只鸡起码能吃上鸡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