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从小厨娘到大司农 > 第322章 执掌

第322章 执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中秋过后,服役两年的兵士都纷纷离去。

也有兵士去找寻汪秀芝,想留在小孤城照看农庄。

汪秀芝让他们去找寻雷迈远,由雷迈远分派。

九月初,小孤城的兵士已有七成离去。

姚姜路过军营都觉其中越来越空,问卫骏驰:“朝廷这样快便让兵士散去了大半?可是和谈谈妥了?”

卫骏驰摇头:“和谈有许多细则游牧部落也要推敲,还未能有最终结果。朝廷让兵士返乡,依旧是因缺银子。这三年与游牧部落对峙,纵算北疆建了三处农庄,户部也一直勒紧了裤腰带。”

姚姜轻叹:“这情形下,能熬到三年已是用尽了心力。”

卫骏驰:“这还是有夫人帮着建成了农庄,若没有夫人带着人建农庄,一年都撑不过去。如今止歇了,户部自然要收紧。”

他微微一笑:“我知晓夫人的担心,夫人是担忧游牧部落突然又来攻打。朝廷也想到了这个,因此能安顿在北疆的兵士都留在农庄安顿。并自行开辟田地,兵部会在年底来查看,而后给予地契让他们在此间安家。”

“北疆须得有守军,和谈之后归雁城与大孤城各驻三千名守军即可,小孤城守军只须留八百名左右。这样一来,国库担负得起。只是,”

卫骏驰看向姚姜:“夫人可想过到那时,三军镇外的农庄该如何是好?农庄出产甚多,但营中兵士大大减少,所出便多了。且所出的菜蔬都易坏,不能运往他处。到时还需有这许多人经营农庄?农庄是夫人的心血,我有一事要向夫人请教。”

姚姜:“夫君想问何事,我未必能答得上来。”

卫骏驰:“这事夫人必定能答出来。夫人,假若和谈之后,我不回京城了,将北疆的农庄都接在手中,夫人会如何打算?”

姚姜看着卫骏驰,皱起了眉头。

卫骏驰接上:“若三军镇的农庄过后还是交在夫人手中,我们不回京城。因大营没了这许多士兵,三军镇也不再需要这许多田地,或许朝廷不会再给农庄中帮手的兵士发银子,还要让夫人缴纳赋税。这情形下,夫人会如何打算?用良种门面来养活这些兵士?”

姚姜对卫骏驰也知晓颇多,他明明知晓农庄建成已是极烫手的功绩,还会想要揽在手中?

但片刻后,她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心疼她建农庄的辛苦,设法为农庄谋求将来。

仔细想了片刻,姚姜道:“七成以上的兵士会离开北疆,之后三军镇留下的兵士头领的确不再需要那许多菜蔬庄稼。朝廷先前不让农庄缴纳赋税,是因农庄所出都供给了大营,与缴纳赋税无异。大营兵士离开后,田地所出多了,朝廷要求农庄缴纳赋税乃是正道。”

“夫君说的是,菜蔬易坏,辗转运送会在路上便腐坏,菜蔬不能顶朝廷的赋税。若我那时还在农庄,便会算计大营兵士的数目,将农庄拆分,留下大营兵士所需的田地,别的田亩全都用来生银子。新培育出的棉苗得种在干旱少水处,归雁城最是缺水,一年下雨的日子也不过数日,此间栽种棉苗最好;棉苗长成收获后纺织为各色棉布。大周有官身才能穿丝绸,寻常百姓日常穿着的是麻布葛布,棉布远比麻布葛布好穿,迟早会为百姓所接受。”

“棉布便是采摘上好的棉花精纺而成。我不会纺织,但我已打算让秀兰去学习纺织,将来用处大了。再者,棉花制的棉衣棉被极暖和,只怕到时棉花都供不应求;小孤城只种棉苗都能赚来足够的银两;大孤城外的农庄可以种各色药材;归雁城外的农庄最大,那处兵士最多,那处的泉水也多,应当用来栽种各色香料。”

“三军镇从前是以养兵为主,栽种的庄稼菜蔬都供大营,除却药材外,香料只种些许;人这一生哪能不生病,药材都是上山采摘得来,辛苦且稀少,种出药材的药价便没先前贵了。香料必定会有商贾来采买,就这几项生出来的银子便不少,不仅能给在农庄帮手的兵士发银子,还能缴纳赋税。”

姚姜看着卫骏驰:“三军镇的农庄自建成就都归了兵部所有,现下兵部让大营兵士返家,自然想到了农庄的照管。兵士返家,军营的人就会减少,兵部也算了这笔账。而有人盯着农庄甚是眼馋想要下手。但我认为,军镇的农庄不该交与他人来管,还是该由兵部自管。”

卫骏驰先叹了口气:“夫人,三座农庄所有的田地加起来早过了千亩,本就需要不少人手照管,也还得有人管事。朝中为此早已争论了多时,我并不想要这农庄,但我知晓交与他人都不会有好结果。”

“朝廷不会亲自来管农庄。不瞒夫人,已有官员向朝廷要求来管农庄,承诺每年向朝廷交银子。官员得到农庄后会亲自管么?自然不会。咱们家中虽有农庄,你与我都在此间,外祖母亦不在农庄,都是交与管事去管。若管事靠不住,外祖母还会找庄头来管。庄头必定是要盘剥一层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