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子上大多写了些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间或画着教习弹琵琶的图样。
看着泛黄的书页,崔雅贞顿了顿继续往后翻去,倏然她看见了一片枯萎的花,仔细辨认之后她猜测大抵是朵山茶花,它已成褐色无香,伸手小心地碰它,感受上面的细细的纹理。
她愈发好奇这本册子的主人亦或是抄录者。随手向后翻,上面似是未留下任何有关其主人的痕迹。
她阖上册子,正准备放回原位,却瞥见方才被第一面写这一排稍大的字。
愿吾儿暄,平安喜乐。
一瞬,崔雅贞知晓了这册子的主人便是那位薛夫人,卫暄的母亲。又想到斯人已逝,心中叹惋,方才触碰枯花的手指一热。
那册子做的极为用心细致,一看便知是为初学者的做的。这样一来,卫暄为何会弹琵琶也有了解释。只是这般,她对那位薛夫人愈发好奇了。
随即,她抚了抚书角将册子放回原处。
午后,一束阳光透过窗棂的雕花映在墙上光影斑驳。崔雅贞便随意拿了本游记坐在方桌之前,她是知晓为何卫暄会命人将她转移至别院,大抵是那日她弹琵琶被卫家人听见了。现下她得乖顺却又不能太乖引人怀疑。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崔雅贞打开房门,寻到门口的书砚,冷面道:“郎君为何教我来这处。”
书砚瞧她面露不虞,温声道:“娘子,郎君自是有郎君的道理。”
“那你便教郎君来同我解释!”崔雅贞语气愈发不好。
一旁的书砚也不明白她为何突然发难。
撇过头去,崔雅贞瞧见院门口几个侍卫抬着三五个木箱子,开口问道:“那是何物?”
“那是郎君亲自命人替娘子做的衣物,说是从前的那些都旧了便丢了,郎君最是疼惜娘子的。”书砚道。
待箱被搬入卧房,崔雅贞命侍女打开,里面装着各季的衣物,与从前不同的是颜色大多是朱色。
朱色。崔雅贞心中泛起疑虑,卫暄又如何知晓她喜爱朱色衣裙,她又何时与他讲过。不过这些并不重要,现下她只需静待时机,等待卫玑发现。
----------------------------------
午膳过后,卫暄便被王夫人唤去,这是一次试探。他这次高升着实引入瞩目,却又合情合理,只是他与新帝的关系卫家无第二人知晓。
王夫人召卫暄来便是为了试探他对于与袁家婚事的态度,见他态度如常,才放下心来。
与袁家商议完毕,新的婚期便定于六月中旬。
卫暄听到后莞尔,王夫人以为他很是满意。惟有他知晓,这些时间足够了。
离开漪兰院后,卫暄便径直去了韶光院。
他去之时,卫宛意正在桌案之上不知做些什么,不过见他到来卫宛意便仰着笑主动向他奔来。
“哥哥!你来了。”卫宛意喜上眉梢,脆生生地道。
卫暄颔首莞尔,“来陪阿意了。”
卫宛意拉着卫暄的袖口,将他带到自己桌上的方凳边,愉悦道:“哥哥看阿意画画。”
卫暄抬眼向桌案瞧去,纸上用墨汁画着些花儿。一旁的卫宛意画的认真,凝神于手上的画作。
瞧着她,倏然卫暄注意到桌案角落的一个小木雕,那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狸奴,那小狸奴卧着好似睡着。他一看便知晓那是谁的手艺,又想到他竟才知晓她便是‘学真’,果真愚钝。
他忽地想起那晚,木樾将一个个铁证摆在他面前。书店掌柜所说,酒楼小厮所说,以及那日她所写的几个字与从前‘学真’的信件字迹的对比,更不用论‘学真’消失的那些日子恰好是她来卫家学居的日子,一片片一个个每处都恰好对上。
铁证如山,她便是‘学真’。
思及此处,卫暄嘴角泛起一抹古怪的笑意。那日知晓之后,他脑中‘学真’与崔雅贞的影子诡异地重合至一处,不知自己是喜,喜学真是她亦或是她便是学真,还是怒,怒她这些年的欺骗自己竟被一个小女郎耍得团团转,亦或是难言的庆幸,庆幸她没有另嫁他人。
本自以为运筹帷幄,能掌控自己欲掌控的所有人,无论是从前无声循循地推动暗诱‘学真’,亦或是现下强行关着崔雅贞。只是‘学真’并没有朝他暗诱的方向走去,而她也不肯乖乖地陪着、伴着他听从他的安排。若是这二人为一人的确合理。
这几日他面上装作毫无波澜,忍着不见她,他需要时间教自己冷静。
倏然,书房又来了一人,来人便是卫灵瑾,她刚进来就瞧见卫暄瞧着桌案之上的那个木雕。
“哥哥,你在想什么阿意画好啦!”卫宛意带着疑惑的语气问道。
卫暄瞧着卫宛意的画作,摸了摸她的头,夸道:“阿意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