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药道师祖的自救指南 > 第70章 过继

第70章 过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京畿这几天出了一件震动全城世家的大事儿。

殷氏此代家族主枝要把自己下一代唯一的男嗣,殷泽文,给旁支过继出去了!

此事一出,引发京城震动。

京畿城内谁人不知,云中殷氏这些年在子嗣上尤为艰难,从殷老爷子起,到殷老爷子之子,殷泽文的阿耶,最后再到殷泽文。

殷氏主枝,已经连续三代,都是代代单传了。

但就是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之下,不知殷氏内部究竟发生了何事,主枝竟然要将唯一的可担家业的男嗣,准备给旁支过继出去!

还是在殷氏旁支于子嗣上略好于主枝的情况下。

当然这个略好的形容,也是很明显的相对而言。

殷氏族人整体而言无论男女都相对文弱。

在殷氏,一家若是能有两三个男孩儿,那便已然算是家族繁茂的。

但一家有两三个男孩儿这种情况,放在其他真正家族鼎盛人口繁茂的世家来说,那都得被说上一句子嗣艰难。

所以殷氏主枝这种一代当中唯有一个男孩儿的情况,在京畿其他世家的眼中和绝嗣几乎没什么区别。

但无论怎么说,殷氏主枝这一代还是有一个殷泽文的,几乎绝嗣和真正绝嗣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而现在,按照传言的消息来说,这殷氏是打算亲自动手,将这唯一的一个继承家业的男子给旁支过继出去,准备真正做到,我自己的后代由我自己来绝。

京畿城内的大小世家,在听闻这条消息的第一反应,都觉得是误传,或者是和殷氏有仇的对家想要从这种角度来恶心一下殷氏。

京内的众人第一时间联想到了阴谋和家族私仇,如此之想,其实甚为合理。

因为除了从殷氏本身实际情况出发外,还有另外一条原因:殷氏嫡长孙殷泽文将要以全继子的身份过继给殷氏旁支。

全继子诶!哪怕是半继子,京畿这些在谋算里长大的世家子弟说不定还真信了,因为从利益的角度上来出发,殷氏这种情况,半继子最起码还有利可图,全继子?那是为了什么?

咱们就是说有那么一种情况,过继之人救了殷老爷子他们全家的性命,导致人脉断绝,殷氏全族知恩图报,那半继子也是够了的,将自己唯一的孙子送给他人当全继子?

除非殷老爷子,殷氏家主,殷泽文的阿母通通都得了失心疯了,否则,这,这没有任何道理能说得通啊!

没错,京畿众人所诧异的在于两点,其一是基于殷氏主脉的这种情况,殷氏竟然还要过继单传子嗣与旁支;其二则是这个过继名头。

没错,众人并不是惊诧于过继这件事情。

事实上,自雍朝平定以来,不管是平民黔首,还是百姓贵族,过继这件事情,本身并不新鲜也不稀奇。

在常年的战乱之下,雍朝境内大大小小的势力除了收税外,那便是征兵的征兵,纳赋的纳赋。

先是家中劳动主力青年男子们被征走。

刚开始还是能依据律法,正常征收兵种,这种情况下,每家出的青壮年人头,都是有数的,起码是能保证家中正常耕种收割的。

甚至有些略微富余一些的富农乡绅,还可以申请出粮抵赋,用粮赎人。

这日子,总的来说还能过得下去。

但后来,渐渐就乱了。

先是各类杂七杂八的税种名目的增多。

税被加重了,本来还有闲钱闲粮,用钱粮来抵人头的人家都支撑不住,只能将家中子弟交出,更别说没有闲钱闲粮的普通家庭,那更是捉襟见肘。

青壮年男子全被征召之后,再来的,那便只能是家中正值壮年的女娘们顶上人头了。

这样一来,家中便只剩下劳动力不足的老和幼了。

这些老人本来就没有办法正常耕种田地,更何况还有边照顾家中的幼子边耕种田地呢。

所以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没有人手种地便不会产出粮食,不产出粮食除了没有办法填饱自己的肚子以外,更没办法应付朝廷每年两次的征税。

交不上税,便需要用人来抵,人都去抵赋了,更没有人种田纳税了。

最后这么一圈儿一圈儿地下来,雍朝腹地,十室九空,饿殍千里。

待局势稳定后,日子慢慢恢复过来的人们便逐渐开始考虑后嗣传承的问题了。

过继之法应需而出。

若是家中子嗣断绝,无人继承财产或是无人承继香火,一般人家最先考虑的以及最常用之法便是过继。

在雍朝战乱频发之前,民间便已然存在过继之说。

过继又称过嗣,或者“牵”。

民间过嗣多是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形,则是男女嫁娶之后,夫婿与新妇始终无法生育,且两人膝下无其他子嗣的;

第二种情形是男女嫁娶之后,双方始终无法生育,但却抱养了女儿,但女儿长大后却不想要留于家中“招婿”的,譬如女方想要自立成为女户,或是嫁给他人,入了他人族谱的,这个时候收养双亲便会考虑进行过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