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情形则是与第二种情况类似,男女嫁娶之后,男子与女娘均正常生育,但多次生育后仍只是女儿的,女儿长大后也不同意留于家中“招婿”,也想自成一户的;
第四则是男女嫁娶之后,双方育有一个或者数个男孩儿,但非常不幸,这些孩子或是因疾病,或是因战乱而全部夭折的。
或是即使是男孩顺利长大,像遇到雍朝这种战乱频发的年代,仍因出征、疾病或是其他原因,在尚未成家之前便离世的,孩子的双亲也会选择过继延续血脉;
最后一种则是男子或者女娘一生未婚,但害怕人到暮年无人供养,且死后无人供奉香火的,也会选择过继个孩子,养儿防老。
而过继的对象也颇为讲究。
大多数人多是从胞兄或者胞弟那边选择过继;
若是没有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堂兄或者堂弟的孩子也是过继所选择的对象;
若是以上两种都没有合适的估计人选的话,最不济的情况,那也会在同宗同族的族中远房的兄弟中去寻找合适的人选。
注意,是合适的人选。
这个合适不是一个泛泛的标准,反而是有着极为清晰的条件标准的。
最简单明确且符合纲常伦理的一条,被选中过嗣的家族或者是门户必定的人丁繁茂之家。
这很好理解,过继他人子嗣本就是为了防止绝户或是为了承继香火,若是选择从单嗣之家过继子嗣,那不直接就会造成过继子嗣的人家绝户或者断嗣嘛!
这样的结果,直接和一开始过继的意图,本末倒置。
这样的道理有些过于浅显直白了,就衬托的京畿之中流传的殷氏过继一事显得尤为荒诞可笑。
不管是从伦理或者是常理来书,都不应该或者说是不可能从殷氏这种三代单传的人家进行子嗣的过继,如果有需要,那也是殷氏主枝从旁支过继子嗣到自己一脉才对!
这样也就算了,再听听从一个家族的主枝向人脉落寞的旁支过继子嗣的这种话!
京畿的传言中称,殷老爷子打算将自己的单脉嫡长孙过继给他们那位已经快出了五服亲戚的军功女公爵!
这根本就不符合过继人选的基本选择范围!
这位女公爵确实无嗣,但人家也是有叔伯兄弟的,若真想过继后嗣,那门多亲近的胞兄或者堂兄不选,寻你这个已经快出了五服,连个面都没见过殷泽文?
而且过继子嗣,自然被过嗣的孩子年纪越小越好,最好能在不记事的年纪便过继出去,这才能让过继的人家“养熟”。
殷泽文殷大公子呢!?
婚都已经成过了!
也不是没人猜测过殷氏此次这般过继子嗣,是为了图谋那位以军得了爵位的女爵爷的爵位和财产。
但问题是,那位女爵爷的爵位,根本就不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封爵时朝廷便明文告知,爵位仅此一代,女爵爷死后,朝廷便立刻收回。
所以作为女爵爷的子嗣,除了能分得她的家产以外,以爵位而荫蔽后嗣,那是想都不要想。
但若说殷家图谋这位快出了五服的女爵爷的财产,那殷氏,最起码殷泽文的大父大母,阿耶阿母不会。
云中殷氏再怎么样也是颇有实力的世家望族,更何况殷泽文出身殷氏主脉,上有颇有私产的大母,下有嫁予京畿有名富户的阿姊,说谁贪图钱财,都说不到他头上去!
况且,在传言中,还有一条最为离谱的说法。
殷氏此次过继,打算将殷泽文过继成女爵爷的全继之子。
一般过继子嗣分为两种,半继或者全继。
半继,就是指过继一半,一人可肩挑两脉。
若是这种,京畿之中的诸多传言还说不准真有几分可信。
因为半继对殷泽文来说还真的是有利可图的。
殷泽文成为那位女爵爷的半继子,他既可以作为殷氏嫡孙,享有殷氏一脉的所有荣誉和家产,同时还可以继承过继方的财产。
作为交换代价,他则必须负责赡养双方老人,直到两边双亲百年归山。
当然两边双亲百年归山之后,作为半继子以及亲子,则需要为两边披麻戴孝,送走家中长辈的最后一程。
甚至有些半继子,族谱都不需要动,仅仅只需要在过继那边添上自己的名讳生辰即可。
但全继,则截然不同。
全继是指全然过继,这种过继,被过继的子嗣和出身的家庭再无半点关系。
他不能继承亲生父母的家族财产,也不能对生身双亲进行赡养,甚至都不能以原先的家族子弟的名字行走于世!
所以,若是真如传言所说,殷泽文被全继过继于他支,不说被家族倾全力培养的殷泽文,可能会从家族下代继承人的名单剔除这种小问题,就只说动摇殷氏全族的这种根基大问题。
殷氏主枝这一脉首先面临着后嗣断绝的严峻境况!
所以,京城传言虽凶,但没人把这传言当真。
直到殷氏出了祭祀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