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药道师祖的自救指南 > 第83章 召见

第83章 召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荀慎接完雍帝召见的旨意,刚刚将传旨的谒者送走时,他就被本应是政务繁忙的荀司空叫来了他小叔的书房。

荀司空在今日朝会时,便猜到陛下可能会启用新人。

毕竟出事的这两地,豪强林立,且又远离京畿,中央对这两地的控制程度,怎么说呢,从这次事件上便能看出一二。

一方地界上出了这么大的事,两个地方的重点官吏到了中央,直面陛下陈情后,朝堂诸公才了解到了其中细节,这说的好听些,是近几年这两地的地方管制有方,说的不好听的,那就是中央对这两地的掌控有些过于薄弱了。

事情出了,那便不能不管。

既然要管,那便得选调派人,但这种局势下,派谁,这是个问题。

两地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中央对这两地的实际掌控如此薄弱,且情况晦暗不明,完全不知是否有京畿的官员牵扯其中的情况下,要想从中取得突破口,这人势必不能和朝堂的有太深的牵扯。

所以,人,得是没有进入过朝堂的新人。

而且新人还有一个不可言说的大大的好处:初生牛犊不怕虎。

一般而言,新人的身上都有一股劲,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这种冲劲是朝堂老带新时官员们最头疼的事了,因为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换而言之就是不知天高地厚且为求心中所想,必要时可以将天通个窟窿的倔头。

所以,新人在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用的破局尖刀!

但这人有不能太“新”,不能毫无根基,不然这人派过去还不够两地的世家豪绅下酒就菜的呢。

最好的人选就是这人从未出仕,和朝中的一干人等并没有太深的交集或者牵扯;但本人却很有名望且家世显贵,最好是那种名满天下,光靠自身的声望便可以一呼百应的人。

而且家是也不能差了,和权贵豪强们打交道,最重要的便是门户相当,你可以地位比他高,但却绝对不能地位比他低。

所以这个人还必须出身清贵,是可以数得上名号的世家,出生的氏族可以大,但作为其本支,也就是他的直系三代血亲的关系却不能太过复杂,不能和其他世家有过太多的利益牵扯。

荀司空想了想,这样的人选,应该也只有自家侄子可以符合上面所有的条条框框了。

荀慎他的名声够,才华也够,而且他出身荀氏一族,虽然自家这一支剩下的人也只余下自己和侄子了,但旁支还是在的,这么多年不管是娶亲还是嫁女,沾边的,不沾边的,姻亲也算是遍布全雍朝了,虽然只是旁支,离的终归是远了一些。

不对,正是如此才好!

荀司空突然反应了过来。

这不才是陛下真正需要的吗?有庞大的姻亲关系,所以不管去这两地的任何一地,都不会因为当地无人,而没有办法顺利救灾。

但因都是旁支的原因,所以关系并不紧密,也无甚利益牵扯,荀氏旁支的姻亲最多是看在沾着亲戚名分的面子上,不刻意阻挠罢了,稍微有些善心的,最多也只是在荀慎遇到困难或者危急时分伸手帮一把而已。

如此严苛的条件,重重禁锢下来,全朝上下,除荀慎外再无一人可担此任!

所以荀司空料定今日宫中必有旨意传达给荀慎,这不,自己刚下职回家,带着旨意的谒者便已经到家了。

但……荀司空捏了捏自己的眉头,头痛的想着,这回赈灾着实不是一个好差事啊!

难道现在徐州和赣州这两地是什么福地洞天吗?这可是要去灾情最严重的两地去赈灾啊,一个说不好,说不定自己这侄子连命都会丢在那两地,大哥也唯独只剩这一个血脉了,若是荀慎此去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怎么对得起自己那早逝的大兄呢?

荀司空一脸复杂的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侄子荀慎,当年躲在自己怀里的孩童,终究是长成了一位端方君子。

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开口问道:“你对陛下这道旨意有何看法?”

荀慎瞧了瞧对于自己难掩担忧的小叔,低头看着手中自己刚刚接过的旨意,无声地笑了笑,开口说道:“没有什么看法,虽然在旨意上陛下只是说爱才心喜,才召我进宫,但陛下既然现在这个节点叫我去宫中面圣,那这次赈灾的人选,若无意外,应该就是我了。”

荀慎一边将手中的圣旨放在了自家叔叔的面前,一边接着说道:“况且,陛下除了我,其实也没有什么其它合适的人选了吧。”

荀司空听闻,抬头看上荀慎,惊异出声问道:“你知道?”

随后像是立刻反应过来似的,又极为肯定地重复了一遍:“你知道!”

“不仅是我知道吧,小叔心里应该也是清楚的。毕竟我还没能见过这位英明神武的陛下的面呢,而小叔可是朝堂重臣,常伴于陛下身边,所以不管是对时局的了解,还是对于陛下的心思把控应该都比我准。”

荀司空又叹了一口气。

今天他一天的叹气次数,可算是比之前自己身处朝堂,处理政务时的所有叹气的次数来的都多了。

“正因如此,所以我才会如此担忧。今年的雪灾本身就不同以往,其严重程度前所未见。而你可能要去赈灾之地偏偏是灾情最严重的两处灾区,流民都跑出来这么多了,偏偏这次到京来报的地方属官背景复杂,灾区里面的情形又晦暗不明,在这种情况下,偏偏要调你去赈灾,你说小叔我怎么可能不担心啊!”

“况且你又不善武道,万一再碰上个流民暴乱之类的,小叔真的是放心不下呀!”荀司空边说边站了起来,像是锅釜边上被炙烤的蚂蚁,急的在这不大的书房内团团转。

“对了,“荀司空突然转过身走到荀慎身边,”你不是一直不愿意出仕为官吗?反正陛下也没有下明旨,只是说让你进宫面圣,又没说其他的。“荀司空眼巴巴地盯着荀慎,殷切地出着主意:”然后,如果真到了陛下问你的时候,那你就以不愿出仕的这个名头,推拒了这桩差事便是了,你看如何?”

“我看不如何。”荀慎还是那副面上带笑云淡风轻的样子,口中边说着话,边将自己担忧过度已经开始乱说胡话的朝中栋梁荀小叔,安顿到了椅子上。

“我知小叔是在担心我的安危,关心则乱,但也不能哄骗于陛下,小叔贵为司空,乃是朝廷重臣,国之柱石,此等话要是被外人听见了,怕是不好善了的。“

“况且小叔也不必如此担忧,陛下选我,是为了让我好好赈灾,好安抚灾民,平稳度过这次灾情,又不是专门送我去死的,陛下啊,应该比你更盼着我能安然归来。“

“况且我不善武道,这一事天下皆知,陛下如此英明,必定也是了解的,所以若是真定了我去赈灾,为赈灾主官,那必定会给我安排一武将随同的,所以小叔你现在担忧无用,一切得等到我见过陛下之后才能有所定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