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六,宜婚。
前一日江家上下就忙碌了起来,丫鬟拿了大量的红绸妆点宅院。
江宅在丫鬟们的巧手和红绸点缀下,带上了几分喜气。
寅九进门之后住的地方陈管事和江清商量了,照旧住在东厢,把东厢隔出两个院子。
如今时间来不及,先纳进来再找人改建房屋,一个给寅九一人住的院子,另一个备着江沐长大住。
两个人的院子后面新建一排房屋,做为新的东厢房,男客留宿时可用。
因此洞房还是在寅九原住的屋子。
屋子不变,里面的装饰器物可以变一变。
杨松几人去库房里换了新的花瓶摆设,都是成双成对的好物件。被枕也换了新的,用龙脑香细细熏过。蜡烛也换上了精致的红色花烛。
寅九也搬到了平州城东一所宅院里住着,以备十六日进门。
只是纳妾,小门小户被兄弟背着进门的有,富商家一顶小轿抬入门也很正常。
江清竟给寅九另置了宅院,没让他从喜雨楼出嫁,可以说是非常体面。
纳妾不比正经成婚,仪式可有可无。
纳青楼中从良的妾更是简单,把钱送到鸨母手里,鸨母交出身契,这桩买卖就成了。
人随便怎么领走。
江清是不管这些小节的,只管吩咐下去,一应事宜都是陈管事操办。
陈管事办事从来妥帖。
寅九从小就被卖了,虽然孑然一身,但陈管事还是问了他有没有要请的宾客。
寅九想了想,终究没有提出让秋姨到场,喝一杯自己的喜酒,只是摇头。
但从良对于花楼的人来说是天大的喜事,照例是要置办些席面,让花娘们都沾沾喜气。
寅九手边不缺银子,江清给的赏也丰厚,便想着请阖楼上下都吃了也无妨。
便拿了些银子给金四,让他置办几桌席面,十五日请喜雨楼上下吃了。
金四拿了钱,事也办得仔细。
寅九在喜雨楼的人缘不算坏,又吃了他一桌好酒好菜,纵使正主不在,上下也都说了许多祝福的话。
金四都记了下来,打算回去说给寅九听,顺带还能讨个赏。
五月十六日。傍晚。
一顶用红绸妆点的精致小轿从十三巷抬出,前后都有护院丫鬟跟随,各打了两对红灯笼。
寅九戴着红盖头坐在轿子里,杨松杨风走在轿子两边跟着。
轿夫都是赵管事打听的好口碑。
轿子抬得稳稳当当,寅九几乎感觉不到摇晃。
寅九白皙修长的指节按着袖口,心情似乎并不像轿子那样安稳。
*
江宅用红绸装点,显出几分喜庆。
轿子抬到江宅大门口,江清一身红衣在门口迎接。
江宅外是看热闹的平州居民,宅内是受邀参加江清纳妾宴的宾客。
只听得一声响亮的:“落轿。”
门里门外的人都盯着轿帘,想看看这开天辟地头一遭的男妾的形容相貌。
金四前头打帘。
灯笼凑近。
众人只见红灯笼的光映照下,男妾也是一身红衣,光华暗藏,老实端正地坐在轿子里。
江清面带笑意走上前去,弯腰探入小轿,拉住寅九的手,把盖着红盖头的爱妾从轿子里慢慢牵了出来。
“江老板,好福气啊!”不知谁说了一声。
江清朝四周拱了拱手:“多谢诸位捧场。”
纳妾是没有拜天地高堂的大礼,往往是一顶小轿抬进门算完,江清亲自出来把人带进家门,已经算隆重了。
她牵着寅九的手,提醒他前面的台阶门槛,看着他慢慢地进了门,转过照壁便各自分开。
柳梢杨松领着寅九去东厢,江清则去前院与宾客喝酒庆祝,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江清难得地喝得有些醉。
毕竟……
“江老板纳妾喜事啊!咱喝一杯!”
时间渐晚,厅中仍然觥筹交错,好不热闹,似没有个停的时候。
陈管事估摸时间,再不准备送客,一会宾客都要留宿江家,安排起来有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