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虞情·逐月 > 第140章 争端

第140章 争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没过几日,皇帝对罗信的敕封下来了,封的是翊翔卫副指挥使、工部左侍郎、持节靖州军事、靖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一等顺义伯、食邑八百户、实封两百户。

收到消息的时候宁玥正在闹孕吐,拿到邸报抄录的圣旨,只觉得这些字都认得,可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了,又是文官又是武职还有爵位,一时间闹不明白这些是什么。

等到宁玥缓过劲来,曹夫人耐心地为她解读,哪些是实封,哪些是虚职,以后的顺义伯该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又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再结合罗信要做的事情和皇帝的意图,宁玥才勉强弄明白为什么是这些位置。

静秋思考了一会儿小声问曹夫人:“若是罗大人因王妃的缘故受封,封号中也该带有‘礼’或‘恩’之类的字样,可最终定了‘顺义’二字,大约是皇上的意思,如此一来,说罗大人靠着裙带关系上位的声音会小许多吧。”

曹夫人轻轻点了一下头表示认可了。

不多一会儿,罗信亲自前来报喜了,不仅是加官进爵的好消息,还带来了另外一则消息:宁玥做姑姑了。

原来罗信在靖州勘探煤矿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农家女,很快就珠胎暗结,在王老爷子的主持下,罗信纳农家女为妾,生下来的孩子记在王琼英名下,养在王老爷子膝下,将来继承王家的香火,也算罗信对王家尽得一份心。昨日晚间平京王宅来信,说罗大爷的儿子已经出生,请王妃赐名。

宁玥和魏天瑜斟酌了一晚上,最终为罗信的儿子定下了“铭”这个字,命名为王铭。

今日好事连连,魏天瑜兴致很高。先是王妃有孕,然后自己晋封卫州大将军,后来舅兄受封,眼见宁玥亲自圈名的宜风殿可以完工,魏天瑜想要热闹热闹,可是宁玥一方面不想大张旗鼓,另一方面也需要静养,最终取了个折衷的方案:宁玥十三日迁居宜风殿,十五日再为顺义伯摆贺宴。这几日只邀亲近之人过府一聚,尽量低调行事。宁玥看魏天瑜兴致昂扬,只能勉强答应了。

主公和主母一声令下,可忙坏了府里的众人。从食材的采购到物品的摆放,从人员的调配到新殿的布置,可忙坏了静秋。宁玥也没有闲着,就算有曹氏和王氏协助静秋,可仍有许多东西需要宁玥亲自定夺。

这日黄昏,静秋匆匆忙忙地赶往瑞风殿,在殿前定了定神,理了理衣饰,这才拜见宁玥。她是来取那几日宾客的名单的。待粗看了一遍名单,静秋暗中算了一下,道是那日还缺些人手。

宁玥亲自给她倒了杯水,让她歇一歇:“还缺多少人?”

“大约还缺二十人左右吧。王妃看是从别的府上借人,还是从别院调人来?”

宁玥思索了一下说:“王府占地大,规矩又多,如今日子又紧,不管是借还是调,总会出些纰漏。不若从各院侍奉的人里调出来些吧。我这里就让若初带人过去给你调配,侧妃那里等下我让绯乐去说,曹氏和王氏那里还是你去一趟,就说是我的意思,这人差不多就凑齐了。”

府中后院各处就数瑞风殿侍奉的人最多。本来瑞风殿里长安长宁跟随瑞王随身伺候,下边二等三等丫鬟有七八个,粗使的有十几个,都由掌殿姑姑张氏管着。张氏的姐姐是瑞王的奶妈妈,临去前举荐了自己的妹妹。这还只是瑞王侍奉的人,虽说大部分都随瑞王去了和风院,但再加上侍奉王妃的人,瑞风殿的人就更多了。

说起来宁玥身边的人还没有满配。如今身边的大丫鬟只有若初、绯乐和青莲三人,二等丫鬟也不过六个,其中彩鹊能顶半个大丫鬟用,三等丫鬟和粗使丫鬟也没配齐,说是等王妃搬回宜风殿之后再补上。府里好些人卯足了劲想要挤到宜风殿去呢。

正是因为眼下使唤的人富足,宁玥才能把人抽出去给静秋调配。

可就因为这事,竟起了争端。

静秋离开没多久,宁玥正要遣人去问魏天瑜回来没有,就听到外边有人来报,说是静秋和张姑姑起了冲突。

虽说张姑姑仗着曾经的一点香火情做了瑞风殿的掌殿姑姑,平日里对小丫鬟们也是趾高气昂的,但是自入府以来将殿中事务打理得十分妥帖,从来没有出现过丝毫差池。

今日静秋领了命要去曹王两位夫人那里要人,路上遇见了张姑姑,想着虽然万给发了话,可也要用到张姑姑手下的人,自然是要和张姑姑打声招呼。

礼貌之后,静秋本要离开,却听到张姑姑身边的小丫鬟小声说自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便要治小丫鬟犯上之罪。哪知张姑姑竟装聋作哑说没听到,又说静秋是奴婢出身就算爬上了大王的床也比不上良家,如今王妃回来了,识相的就快把后院交回去。

静秋出身耕读之家,又曾经是宁玥身边的大丫鬟,如今又是掌管王府后院的夫人,哪里肯受这等侮辱,当下两边就对峙了起来,一直到惊动了宁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