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倚天]鹤越孤山 > 第153章 第一百三十章 吾与汝皆庶民子

第153章 第一百三十章 吾与汝皆庶民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即便有了白鹤鸣和俞莲舟二人指引方向,明教众人想要走出这崇山峻岭,与丐帮汇合,依旧不容易。一行人在山间不知道走了多少路,路上总算碰到了一个小村。村镇里的百姓见他们风尘仆仆,形迹可疑,本不愿提供住宿饮食,然而到底是惧怕他们手中兵刃,还是默默把房间让给了他们。好在明教这一干人等还算英雄好汉,面对百姓十分客气。有几人见百姓穷苦,有的人甚至连一条好的裤子都没,纷纷拿出手上财物,赠予当地村民。

白鹤鸣看见此情此景,不免叹了口气,心想:“从南宋至今,百姓受难已过百年,好几代人就这么过去了……这样的乱世何时才能结束呢?”

身为后世之人,她知道此刻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元朝摇摇欲坠,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一个新的王朝即将来到。然而身处其中,这一切都太漫长了,百姓的苦难、大家的苦难,好像永远不会结束一样。

众人分别洗漱用饭,好好修整了一番。每个人瞧着都清爽了许多,至少看起来不再像是山里的野人了。白鹤鸣和俞莲舟亦是如此。二人正坐在院子里休息,听明教众人聊天。其中一人道:“蒙古人如此暴虐,却又兵强马壮。唉,我们汉人何时才能把鞑子赶出中原,收拾好河山。”另一人听他叹气,也不免悲观道:“眼下蒙古人做皇帝,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们虽有报国之心,却是无能为力……”

晚饭后大家难得有了空闲,围坐在院子里聊天消失,

彭莹玉年幼时便是因为家里贫穷,才把他送到了寺庙里。他跟着一群和尚长大,后来才入了明教,虽是酒肉财气样样都沾,心思却是洞明。听得众人唉声叹气,他冷笑道:“难道汉人做皇帝,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

众人一听,全都愣住了。

彭莹玉又道:“岳飞要求北上,是谁用十二道金牌把他召回来的?光是秦桧一个奸臣搬弄是非,没有宋高宗的首肯,难道岳将军含冤而死?后面南宋诸帝,有哪个是好汉?还不都是任用奸佞,杀害忠良之辈。”

众人皆是沉默。白鹤鸣忽然接话道:“彭大哥这话说的有理。只恨南宋皇帝昏庸,受苦的人却是百姓。眼下你我皆是为了行侠仗义,为了让自己、让百姓不再受此屈辱虐待才投身义军。我们能怀此心,早就比那过去的皇帝强了许多倍了。”

其余人等并不知情,俞莲舟却是知道白鹤鸣的身世。早在很多年前,他刚刚和鹤鸣认识那会儿,鹤鸣便告诉他自己是南宋后人了。若是如今南宋皇室还在,她少说也是个郡主,金枝玉叶,自然不必像自己一样浪迹江湖。

念头转至此处,只听白鹤鸣笑道:“只是盼一个汉人皇帝,那可盼不来百姓的好日子。盼来了一个好皇帝,还得盼着他的儿子是好皇帝,孙子是好皇帝……这样从头盼到尾,得盼到何年何月去。”

俞莲舟听了她这话,不免轻笑一声。他心想,鹤鸣生于帝王之家却流落在外,彭大侠长于道键禅关却投身明教,大概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所以才让他们能看清这世间的弯弯绕绕,嘲讽起那些帝王将相更是毫不留情。

彭莹玉听了白鹤鸣这话,当即觉得如逢知己,恨不得现在就与对方把酒言欢。若不是白鹤鸣已经是峨眉内定的下一代继承人,他几乎想挖一下灭绝师太这老贼尼的墙角,把白鹤鸣引荐到他们明教。白鹤鸣年纪尚轻,武功高强又洞察世事,前途不可估量。自己若是引荐一下,她在明教里日后至少也能当上四大法王的位置。

因为这番话,他甚至连带着看武当俞二侠都觉得顺眼了许多,也不计较前几日俞莲舟把自己酒壶丢出去的事情了。

夜色渐浓,众人分散地住在好几个农户家中,此刻皆四散而去,准备休息。

白鹤鸣与俞莲舟住在同一处,二人沿小路回到暂住的茅草房。好不容易有个村子落脚,白鹤鸣看到这草棚,难免想起了自己的小马寤生,对俞莲舟道:“我从蝴蝶谷出来的时候,青羊她们送了我一匹小马。后来因为丐帮的事情,我就把小马放在了一个农户家中,托他们家小孩帮我看马。眼下快有一个月过去了,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今夜月明星稀,却因寒冬将至,夜晚已再也听不到虫鸣鸟叫。她嘴唇微微张合之间,漏出一缕白雾。俞莲舟侧头听她说话,答道:“等把魔……明教这群人送到丐帮那儿,再把那些信给史帮主,我们就回去找马。”

这段日子相处下来,他对明教已经大为改观,眼下只觉得明教名声虽有些不好,但教中还是有不少像周子旺、彭莹玉这样的仁义之士。以魔教之名来称呼他们,已不合适。

白鹤鸣叹道:“也只能如此了。”她心中暗自祈祷,只愿脱脱此刻已经伤重不治,再愿这鞑子千万不要去那附近的村庄搜刮残害百姓。顿了顿,又笑着道:“那小男孩人挺好的。他说他们家粮食之前被鞑子抢光了,他爸妈得把他妹妹送走……他说他妹妹还小,问我能不能带他去做大侠。”

俞莲舟想起了自己的弟子孙正堂。论天赋,孙正堂确实算不上惊才艳艳,至少不能与师兄师弟们相比,比起白鹤鸣这种天纵奇才,那差得就更远了。但是正堂如今为人正直诚实、习武勤恳认真。以他对弟子的标准来说,孙正堂无疑是达标了,甚至还超过了他最初的预期。

然而,如果那时候鹤鸣没有劝他,他是肯定不会将那个孩子收为弟子的。如果他不把正堂收为弟子,那这个孩子的命运又会是怎样呢?他无法想象这样的未来。但此刻他很庆幸,因为孙正堂还是成为了他的弟子。不仅仅是他引着这孩子走上了正路,这孩子也教给了他很多事情。

念头转至此处,俞莲舟叹道:“真是个好孩子。若是你有不便之处,就把这孩子交给我吧。”白鹤鸣道:“怎么,俞二侠现在也喜欢捡孩子了吗?”俞莲舟不说话,静静瞥了她一眼。

虽然孙正堂是他的学生,但说到底这孩子算是鹤鸣捡到的。她不可能没看出来自己刚刚说那句话是想到了正堂,也不可能没看出来……

白鹤鸣见俞莲舟不答,继续逗他:“怎么,是不是想起了孙正堂?是不是觉得我捡的弟子都很不错?”俞莲舟无奈,承认道:“是。”又道:“正堂天赋一般,但性子淳朴稳重,练武勤勉刻苦。”白鹤鸣笑道:“你这个当师父的自己谦虚也就算了,怎么还替徒弟谦虚起来了,可别天天打击正堂。在武当山上的时候,我可都看到正堂练武了。他现在练得有模有样,再过几年应该也可以下山历练了吧。”

俞莲舟想说自己这并不是在谦虚,但转念一想,拿自己和师兄弟们与正堂来比,多少也有些过分。若是把自己徒弟放在武当所有徒弟里,那正堂的天赋也是够用了。他又想了想,说道:“是的,我打算再过五年让他下山。刚好那时候七弟应该也长起来了,让他给七弟帮忙,四处多走一走,长长见识。”

白鹤鸣听他这么一说,就知道他早就想好要怎么安排正堂了。眼下宋远桥年纪已经上去了,成为了坐镇武当山的“镇山太岁”,俞莲舟年纪也快到了不需要频繁走动江湖的年纪。除去无法习武的俞岱岩和失踪的张翠山,往后武当派要处理山下的事务,打出名声,就要靠张松溪、殷梨亭和莫声谷这三个小的。

等孙正堂能下山历练,张松溪也差不多是现在俞莲舟这个年纪,该逐渐退居幕后了。而且张松溪本身就足智多谋、功夫高强,孙正堂跟着他,虽然能得到指导,但也可能只能成为一个干活的“打手”。再往下看,殷梨亭她虽然不了解,但眼看对方要和晓芙成婚,至少新婚那几年,殷六侠肯定不会经常往山下跑。

这样一算,白鹤鸣发现还真就是让孙正堂跟着他七师叔莫声谷最合适。那时候莫声谷也就二十出头,正好是要频频下山的年纪。莫声谷虽然看起来少年老成,但性格还是太过刚直,像是这次在云南被人算计就让他差点丢了命。孙正堂却是刚好生于烟花之地,从小就和三教九流的人接触。两个人一个欠缺心计,一个欠缺武功,正好能搭伙一起闯荡江湖。

俞莲舟这人对师兄师弟们,对徒弟,对她、对自己所有亲近的人,用的全是这一套。他心里早就给身边的人都盘算好了前后路,有时候对方走了一步,他心里就已经替那人想了五步、十步。然而不管替对方想了多少、又做了多少,他从不邀功,面上也不会显露出任何端倪。

两个人就这样慢慢散步,很快走到了草屋门口。进村之后,两个人为了安全就住了同一间房。反正草房简陋却宽大,一人睡一个角落,隔着也有一两丈的距离,总比他们在深山那段时间离的远些。

进门之前,白鹤鸣忽然想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停步问道:“话说回来,你当初去大都追杀仇家的事情,后来有告诉张真人吗?”

俞莲舟一愣,刚刚自己说完对正堂的安排后,鹤鸣并未回应。他以为对方累了,或者是有别的心事,却没想到她会忽然问到这个问题。不过再一想,若不是为了追杀仇家,他也不至于千里迢迢跑到大都,更不会碰到鹤鸣,后来又收了正堂当徒弟,鹤鸣这么问也是合理。俞莲舟思忖片刻,答道:“回来之后我就和师父说了。”

白鹤鸣又问:“张真人有罚你吗?”俞莲舟摇头道:“没有……嗯,罚了我那一月每日多静修一会儿。尊师说,我这般执着到底不好,但对方作恶多端,我这么做不仅是报了自己的私仇,更是行侠仗义,也算造福百姓了。”

白鹤鸣笑了笑,心道这样就对了。她伸手正要推门,俞莲舟忽然阻止她,问道:“怎么忽然想到了这事?”他心想鹤鸣从不会无缘无故提起旧事,而且就算是想到了孙正堂,也不至于忽然要问他师父有没有罚他……

好吧,俞莲舟知道自己这样刨根问题并没有什么确切的依据。不过看鹤鸣嘴角带笑,忍不住就想知道她到底在想什么。

白鹤鸣转过头,发现俞莲舟此刻比她想象的要紧张。他抿紧唇,正在一脸严肃地看着自己。她眨了眨眼睛,感觉自己唇角的幅度正在不断地扩大:“嗯……我当时就觉得张真人不会罚你,但那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知道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