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缔宙者 > 第173章 《缔宙者》2—— 18: 《知性双解》力压《帝城惊梦》

第173章 《缔宙者》2—— 18: 《知性双解》力压《帝城惊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却说万俟中想秀一波才华,从气势上完全压倒鸠南,从水平上彻底碾压荣霞,这就马虎不得,毕竟对方都非等闲之辈,庸俗之徒。他务必穷极所能,尽展才华。

“既然南哥发话了,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万俟中朝着鸠南谦然一笑,而后将荣霞的诗稿移至旁边,再铺上纸张,提笔蘸墨,凌空挥毫,瞬成《帝城惊梦》一首:

林满月光风问尘,情倾夜都暮归人。

分离莫明深别恨,君献花酒高醉卿。

“林满月光风问尘”:写的是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树林被月光洒满,风轻轻吹过,带来一丝丝尘埃。尘埃象征红尘世事。这既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也暗示了诗者内心的孤独和对某人的思念。

“情倾夜都暮归人”:此处的“夜都”指的是夜晚的城市或某个特定的地方,而“暮归人”则是指晚上归来的人。这句话表达了诗者对某个人的深情,这个人可能是他的爱人或朋友,诗者在夜晚等待这个人的归来,表达了对这个人的深厚情感。

“分离莫明深别恨”:是在表达分离的痛苦和深深的遗憾。诗者和所爱的人或朋友曾经天各一方,久忍离别之苦,让人感到无法言说的悲伤。

“君献花酒高醉卿”:这里的“君”指诗者自己,“卿”则是指他所爱的人或朋友。诗者希望通过献上花和酒,让对方能够沉醉其中,忘记分离的苦楚,表达了一种希望对方能够得到安慰和快乐的心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静谧的夜晚和诗者的深情等待,表达了诗者对所爱的人或朋友的深深思念、分离的痛苦以及对重逢的期待。通过献上花和酒,诗者希望对方能够得到安慰和快乐,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但这首《帝城惊梦》和荣霞的《湖亭夜话》同样是回文诗,深度却不在一个层次。《湖亭夜话》只是一个格式上的技法,语义反顺都是一样的。而《帝城惊梦》在表演技法的基础上,通过反顺的变化对诗中的主体和客体执行了丝滑转换,而且语义也有了完全不同的解读。

尘问风光月满林,人归暮都夜倾情。

恨别深明莫离分,卿醉高酒花献君。

“尘问风光月满林”:描绘了一个月光洒满树林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表面上表达的是诗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其实是诗者呼唤爱人或朋友爱惜好时光,珍惜眼前人。而且“风问尘”是指在美好的环境下会产生对“红尘”的迷恋。“尘问风光”指的却是卷入红尘中的人在思考人生。

“人归暮都夜倾情”:是指夜晚回到都市的人,倾注了深厚的情感去见她付出了真心的爱人或朋友。也暗示有人在繁忙的生活中需要寻找归属感,或者在夜晚归家的时候,情感得到了释放和表达。

“恨别深明莫离分”:是在说明对于离别的无奈和无助。这里的“恨别”和“莫离分”形成了对比,表达了对于不得不分离这个结果的深深遗憾,同时也暗示了对于长久分离的深刻体会和理解。

“卿醉高酒花献君”:则表达了一种对友情的珍视和敬意。“卿醉高酒”在这里是指久别重逢,把酒言欢,一醉方休。而“花献君”则是她选择无悔地把自己交给对方,这是忠诚度和信任度的充分体现。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反过来读时,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的情感的表达,传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以及珍视友情的情感。这种情感反映了诗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经过认真阅读和分析,荣霞被《帝城惊梦》这首拥有复杂结构和深刻内涵的回文诗的质量惊呆了。在她看来,似万俟中这等拥有旷世才华者,放在当朝定是首屈一指。纵横古今,也屈指可数。可他文品奇高,人品却极低,就连这首诗都是冲着她来的,其中的“花献君”便是暗藏机关的暧昧。

荣霞心中有数,只能对这个才华横溢但品行不端的哥哥深表遗憾。她现在希望的就是鸠南能写出更好的诗章来打击他的气焰,同时也证明她心目中的南哥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万中无一的风流才子。

自知不敌的荣霞不敢和万俟中对视,只是用期待的眼神看着鸠南,怯生生道:“南哥,他这首诗太深奥,我才疏学浅,欣赏不来。”

鸠南对万俟中这首诗的意思心知肚明,对其技术难度和意蕴深度非常肯定和赞赏。他之所以没有马上作出反应,是因为他在考虑如何用委婉的方式来打消《帝城惊梦》中夹带的私货,即“醉翁之意”。

见荣霞用央求的眼神看他,并说出违心的话来,鸠南微微一笑道:“阿霞,把桌面收拾一下吧。”

荣霞估计有戏,乖乖地整理好桌面,铺好纸,连笔都蘸好了墨。

她在等待奇迹的出现,但她并不敢抱太大的希望,毕竟《帝城惊梦》的出现,在诗界应该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了。现在她的心理活动,只能用忐忑来形容。

“中弟,你的《帝城惊梦》技术之精及其水平之高,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冠绝古今。哥算是开眼界了。”鸠南肯定了一番万俟中的作品。

“哪里哪里,南哥过誉了,弟受之有愧。”万俟中嘴上谦虚着,内心却是颇为得意。

他话音刚落,鸠南已到桌前,捉笔在手,一挥而就,“中弟,为兄献丑了。”

鸠南题完诗后,就站在桌旁,摊手示意万俟中来鉴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