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辈子打老了仗的卓立仁很清楚一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把自己最重要的大宗战略资源,尤其是能够决定战争能力的重武器和主要的步兵装备,交给外国人来掌握或者控制,那样会对这个国家的安全产生威胁。
所以与那些战略资源有关的东西他不会去碰,就算是通过’白手套’也不行,对于国家机器来说是没有真正的秘密的。而且那些战略资源也就意味着暴利,对于已经完成了对这些战略资源分配和利益切割的利益集团来说,任何敢于挑战他们的新生力量都是他们的死敌,哪怕是出于直觉都会本能的想把你弄死,卓立仁根本就没想过与这个事情沾边。
卓立仁想的是尽可能不引人注意的,小小的分一杯羹而已,他很清楚,再有四年就是热热闹闹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了,他的想法是尽量低调的从这一场资本家挑起来的,用人的血肉献祭的狂欢盛宴里边,在没人注意的时候,小小的拿走一点利润,这就是他的‘偷机’。
既然那些大宗战略资源不能碰,他的计划是按照他上一辈子里面对这两次世界大战的那一点极为有限的知识和了解,想办法弄出来几种可以在战争期间发点小财的东西,反正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里边都是这么干的,自己现在既然已经寄身于此,要是照葫芦画瓢都玩不好,还是洗洗睡吧!这就是他的‘取巧’!
至于他到底能弄出来什么?就是尽人力听天命了!最赚钱的当然就是磺胺和盘尼西林这两个了,可是就以他现在对这些东西的了解来看,那是一点把握都没有,他只是知道怎么解决盘尼西林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这个在当时难住了所有的人最关键的难点,但是怎么在实验室里把这个东西研究出来才是最根本最基础的,总得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才能考虑多和少的问题。
还有就是迫击炮和掷弹筒,对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美各国来说,大舰巨炮才是王道,小打小闹的迫击炮和掷弹筒一直到了二战初期,也只是日本这样的破落户才会大量使用,到了二战后期,迫击炮的作用才被美军和欧洲各国军队重视起来。
这两个战场上的‘小家伙’却是卓立仁最重视的武器,究其原因就是一个‘穷’字。大口径巨炮谁都喜欢,那玩意放起来地动山摇的听着就挺过瘾,可他玩不起啊!既造不出来也用不起,一颗炮弹几万块大洋,还是别想那些没用的了,老老实实的琢磨琢磨,自己这个小身板能玩得动的才比较靠谱。
对于卓立仁心里最主要的敌人-日本这样的对手,小小的掷弹筒为什么在中国战场上那么厉害?因为日本人把中国军队都已经研究透了,中国军队几乎没有重武器和远距离打击能力,重机枪都很少,炮更是没有几门,日本人就非常有针对性的鼓捣出来这么个玩意.
他们的战术非常的简单实用,先用炮火对中国军队进行远程打击并且造成极大的杀伤,再以轻重机枪压制对方火力,一旦发现对方机枪,迅速以掷弹兵抵近射击,据统计,日军掷弹筒对中国军队机枪火力的精确射击可以达到三发之内基本上百分百击中的恐怖程度。
你想想看啊,中国军队一个师的机枪平均也只有不到一百挺,人家三颗跟手榴弹差不多的小炸弹就能够彻底摧毁你一挺重机枪,这个仗你怎么打?都不用打你就输了,为什么在战争前期中国军队打得那么惨?不仅仅是技不如人,还有实力不够.
日本人对战争的准备已经做到极致了,就好像是一个在任何方面都比你强壮的人,天天琢磨着怎么打你,他手里有家伙,你一点准备都没有还空着手,你说你怎么跟他打?除了拿命去拼,死磕到底还真是没有任何办法,中国人也就是这么一直坚持到底才赢了。
除了迫击炮和掷弹筒,卓立仁想研究的是战时给前线士兵吃的压缩饼干和罐头食品,要知道在一战的时候不管是英法联军还是德军,能给战场上的战士们吃到东西,别饿死了就算是好的,至于吃的口感还有营养什么的就别想了.
在法国前线的英军士兵看见发下来的罐头,都不用吃就开始吐,有的罐头已经在仓库里边存放了十多年了还给战士吃呢。卓立仁相信以自己一直持续到抗美援朝的后勤保障工作的经验和知识,怎么也得比一战时的那些喝兵血的混蛋强得多。
至于种衣剂这种东西就跟战争没什么关系了,但是这东西对于他将来回到东北以后,增加黄豆和玉米的产量可以说是作用巨大,这东西不仅可以增加产量,还能减少黄豆和玉米的病虫害,提高作物的抗旱以及抗低温能力,如果说粮食是一种战略物资,这个东西就是左右粮食产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卓立仁上一辈子里面一直在打仗,比较了解和熟悉像迫击炮掷弹筒还有压缩饼干这些东西都比较正常,可是他一个丘八兵痞,怎么还能了解磺胺盘尼西林还有种衣剂这些知识的呢?这就得从他上一辈子认识的一个能人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