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食品公司是新世纪投资公司所属的全资子公司,研发出来各种罐头食品,其中牛肉罐头、猪肉罐头、青豆罐头、玉米粒罐头、还有黄桃、苹果、梨三种水果罐头和压缩饼干都已经取得了专利。
按照卓立仁的建议,采用了镀锌板作为罐头的包装材料,再加上戴维教授和他的朋友们共同研究出来的新型防腐剂,大部分的肉类罐头的保质期延长到两年以上,还没有任何口味上的改变。
以前的罐头也能保存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问题是那个味道就不能说了,一战时,前线的英法两国士兵居然还能吃到十年前的罐头,据士兵回忆,那个味道比死人的味强不了多少,闻到就会吐得稀里哗啦的。
保罗按照卓立仁的授意,已经提前开始全力生产加大库存量,一旦战争爆发,这些关系到战备物资的需求量都是天文数字,利润当然也是极其可观的。他们俩谁都没想到,一战爆发之后,他们提前一年开始生产准备的库存,不到一个月就被参战各国的买家一扫而空了,还有人手里挥舞着现金支票,在保罗的办公室里情绪激动的催要货物。
唐纳德金属材料公司以前为柯尔特武器制造公司代工的那条生产线,现在已经被调试保养得如同新的一样,随时可以开工生产,卓立仁和保罗特别为此提前一年就开始招聘工人,进行严格培训,为了将来一旦需要连夜开工,两班倒甚至是三班倒,只要设备没坏就不能停下来,还要开足马力生产。
卓立仁为了准备好今天的一切,在过去的四年里面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把他所有的钱全部都投了进去,这几天他还在反思过去所做的这些事情,看看有没有可能做得更好。
他和保罗已经把他们能想到的能做到的全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等待,等待着萨拉热窝的那一声枪响,斐迪南大公以他的生命为代价,开启了一场血与火的狂欢盛宴,把无数鲜活的生命送进了地狱!
1914年5月,卓立仁提前半年修满了学分,虽然还有几门课没有结束,按照美国大学的规定,他已经可以毕业了。他连一天时间都没有耽误,在戴维教授的帮助下,他用最短时间把毕业手续全部办完了,拿到了毕业证。
依依不舍的和老戴维,肚子已经明显凸起来的安妮,当然还有可爱的小玛丽简单的告别之后,登上了纽约到英国伦敦的横跨大西洋的快速班轮。
为什么卓立仁要这么迫不及待的离开美国呢?这里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要趁着一战还没有开始去欧洲看一看,检查一下在欧洲的几个工厂的情况,还有一个就是他要从欧洲通过苏伊士运河取道东南亚回国,之所以这么走是因为他现在越来越担心,前两年通过考夫曼和爱丽丝两口子,委派爱丽丝的表哥麦克唐纳?琼斯先生,去东南亚抄底收购橡胶园的事情可能是出了什么问题。
实际上卓立仁的这种担心从去年的下半年就开始了,从考夫曼和爱丽丝那里得到的信息反馈,让他无法完全相信这个琼斯先生的工作结果。按照约定,琼斯先生每个月会给爱丽丝来一封电报,简单汇报他这一个月的工作结果。
到1913年底为止,按照他的电报上面说的,他已经在泰国、英属马来亚、印度、荷属印尼、美属菲律宾、法属越南这几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购买了超过100万英亩的橡胶园。
卓立仁倒不是不相信这几个国家有那么多的橡胶园,问题在于这个琼斯先生报回来的,购买这一百万英亩橡胶园一共只用了480万美元,就是说他购买这些橡胶园每英亩的平均价格还不到5美元,这不是开玩笑呢吗?你还不如直接说人家是白白送给你的呢!
按照卓立仁和考夫曼两口子的分析,东南亚的这些橡胶园即便是经过了前几年的橡胶市场需求减少,价值暴跌,橡胶毕竟还是经济作物,总还是要值点钱的,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在与考夫曼和爱丽丝两口子商量,抄底收购橡胶园的计划时,做的总预算是1500万美元,而且也没敢想着能买下来那么多的橡胶园。
按照卓立仁的想法,最后能买下来20~30万英亩就已经很了不得了,还要考虑到,买下来这些橡胶园之后,不能放在那里不管,得雇人经管橡胶林,不仅要把那些已经被砍掉的橡胶林补种上,还要继续大量种植新的橡胶苗。
对于原有已经长成的橡胶林,要经常有人来割胶,时间长了不割胶,这些橡胶林的产胶量就会大幅度下降,需要有人定期通过割胶来刺激这个橡胶树,橡胶树的橡胶分泌量就会越来越多。
一个熟练的割胶工人最多也就能管理8英亩的橡胶林,不到2000棵橡胶树,100万英亩的橡胶园至少得雇超过10万个割胶工人,这些工人一年得多少工钱?不要觉得1500万美元看起来好像挺多的,能用来买橡胶园的可能还不到一半呢,后期各种杂七杂八的经营管理人工费用才是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