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何故又逢春 > 第13章 尝试(一)

第13章 尝试(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宋词瞠目结舌。

她居然,连这个都看过……

顾谦,不过是墨迹凌乱的草稿纸上的,用红笔随意勾勒出的雏形而已。

她诞生的时候,宋词正在上高二。因为仅靠文化课,在高考大省里,走不了很好的大学,所以她选择成为一名艺考生。听起来有点像“半道出家”,但宋词在上高中之前,断断续续学过几年绘画,有一定的基础。

那年,她们班换了新来的语文老师,是个很有气质的女性。上课时一丝不苟,下课时平易近人,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她总在讲授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时,旁征博引;讨论风格各异的诗词歌赋时,妙语连珠。

语文和历史成绩遥遥领先的宋词,是班里唯一能接上她话的学生。俩人常在课堂上一唱一和,同学们因此调侃宋词,说她是语文老师的“爱徒”。

年轻气盛的宋词虽然尊师重道,却并不认可这种说法。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二十一世纪的师生关系是阶段性的,没有“一日即终生”的说法。更何况,年青时的宋词嘴特别硬。

新语文老师是刚毕业没两年的高材生,跟学生的年龄差距并不大。且由于她不是班主任,又人美心善,所以很受朝气蓬勃的高中生欢迎。在短暂的半个学期的代课结束后,得知她离开消息的学生依依不舍。不知是谁起了头,缠着老师加起了联系方式。

课堂上活跃的回答,多半是条件反射,宋词私底下,其实是个很寡言的人。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看着众星拱月般的老师,想起她即将离开的事实,宋词有些踌躇。

要不要也加一下呢?

宋词的纠结还没结束,就听见闹哄哄的一群人开始唏嘘。等宋词察觉到不对劲,抬起头时,对方已经站到自己面前了。她嗅到熟悉的线性的栀子花香水味道,纯粹,清新,很适合熨烫齐整的白衬衫和见证离别的炎炎夏日。

清泠的声音在头顶响起,温文尔雅的语文老师握着手机,停在了离她的课桌前。海蓝宝石袖扣压住翻叠的袖口,露出一段白皙的腕。宋词戴着眼镜,能清晰地看到,冷玉一样的肌肤下青紫色的脉络。

毫无疑问,两人成为了朋友。

或者,用“网友”来形容更准确一些。因为自那以后,宋词再没见过对方。但科技的利在此时显现,彼此之间的联系,并未因异地而中断。

她们仍能一起讨论被史书盖棺定论的人物背后,有哪些能够替人家“正名”的证据。为什么“国家不幸诗家幸”,群星总在天地混沌时闪耀?以及人品与文品,究竟能不能划上等号……

这段“志同道合”的友谊,一直持续到宋词考上大学。但,也仅仅止步于此。逐渐察觉到对方变得冷淡的宋词,不敢再去分享自己的日常。在某一天,发觉对方把她屏蔽在朋友圈外后,连用来维持友谊的“早”“晚”这种客套字眼,也销声匿迹了。

为什么会这样?

宋词想不明白。然后,她在相册里,翻到了一张图。那是自己在代课的她离开、修完产假重新回到讲台的语文老师课上,无聊时摸鱼画的。当时,老师正在讲《项脊轩志》。

之前没有对比,不觉得原来的语文老师多没水平。现在,已有珠玉在前,大家不是很能咽得下粗糠。比起那人的灵活变通,只会照本宣科的老师,也实在不能令人提起兴趣。

宋词哈欠连连,在听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时,福至心灵。笔随意动,一气呵成。等下课铃响起时,“顾谦”就诞生了。

并不是毫无理由,因为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宋词还跟那人,从王安石谈到范仲淹。继而,自己提了一嘴严子陵。不为别的,只为那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徐徽连这个都知道,看来是真的下了功夫……

宋词心情复杂:“我是有过这个想法,但一直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暂时讲不好这个故事。所以,就没动笔。”

“相信你自己,”徐徽笑了笑,眉眼盈盈,“我也相信你。”

“相信”这两个字,在宋词这儿有着沉甸甸的份量。徐徽,却把它轻描淡写地讲了出来。宋词垂眸,眼神有些飘忽。

好歹是一个博士,怎么说话给她一种“满嘴跑火车”的感觉?

“谢谢你的鼓励……”宋词起身,温吞吞道,“我会考虑的。突然觉得有些困,我就先回房间了。这儿的视角很好,你可以慢慢欣赏那棵盛开的紫薇。”

“我先回去了,待会儿见。”

“好……”徐徽颔首,目送她离开。看着那道纤细的身影一闪而去,然后彻底消失,徐徽嘴角的笑容凝滞了。她打开手机相机,顶着有“死亡前置”之称的镜头,左看右看。

“我长得很吓人么?”

徐徽对自己的脸还是很自信的,更别提她在出现之前,就照过镜子整理了仪容。但宋词说走就走,毫无留恋,不由令她有些挫败。虽然,她享受对方的“落荒而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