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试图通过还原前世简单的生活,回忆前世的经历,来恢复正常人的心态。
早起简单梳洗完,煮了点粥,用完早膳后,她打开别院的大门,准备下山走走,自从被百里谨带到山上,她就再也没离开过。
早晨的山间空气极为清新,连翘双手拢于袖中,披上披风,将人藏于兜帽中,慢慢悠悠地顺着山路下山。
一走就是一两个时辰,不过她不赶时间,走走停停,遇到路边的亭子,就进去歇歇脚,喝点水,发发呆。
今日出门,她没有佩剑,好像自从上京后就再也没有配过剑,百里谨将她保护的很好。
到了山脚边,连翘蹲了一会儿,在官道上拦了一辆牛车,花了两文钱,麻烦老汉顺便带她一程。
大爷乐的眉开眼笑,忍不住跟连翘搭话,见连翘不语,又别别扭扭的换成了大昭话,口音极重,听着像刚学的。
连翘有些意外,不知该意外在京城遇到不会大昭话的外地人,还是意外这个外地人居然主动学了大昭话。
“您这是打哪来的?”
交谈后才知道,老汉就住在京城附近,但是早些年逃难过来的,虽然子孙后代已经和大昭混居,老一辈其实还是固守思想,不愿学习大昭文化,不愿与大昭通婚。
只是最近八卦盛行,骂战极多,茶楼里说书的故事又极为精彩,不会两句大昭话实在不方便,老汉别别扭扭的学了几句大昭话,学的最多的还是怎么骂人,和连翘说话是大昭话和方言混合着,连翘连猜带蒙的听个大概意思。
“送我到这就行,谢谢大爷。”两人在城门分别,大爷还有些依依不舍,嘱咐了好几句,还说他大概几点归家,连翘要是想搭车,可以差不多时候在城门这等她。
连翘笑着应了。
站在城门前,仰望着大昭的京都,上次她来,还是与清共骑一骑,大半夜的跑进城门,此次,才算是看清城门的样子。
守门的小兵见连翘一动不动,眼神一凛就要上前,却被长官暗暗拦住,示意他看身后,就在连翘看不到的地方,一直有人随行护卫。
连翘随着人流进入城门,守卫虽不曾行礼,却也没有问她要路引,连翘只作不知。
她漫无目的的四处走着,心态与上次陪百里谨逛街又不同,上次的重点是人,这次的重点是街。
她问了问老汉特地推荐的茶楼在哪,一路慢悠悠的寻了过去,片刻后顿了顿,站在街边发了会儿呆。
她发现,路上行人的脚步都是急匆匆的,似她这样悠闲逛街的几乎没有。
往旁边摊子上买了块饼,连翘边咬着边走,很快就看到老汉说的茶楼,意外又不意外的,是连氏茶楼。
连翘现在手底下的产业虽多,打着连氏旗号的只有最初的几家,后面那些产业,如姑县那边开设的药材铺,便不再打着连氏的旗号。
连翘啃着饼,站在门口,和围观的人群凑成一堆,都不用询问,就从围观者中听到了个大概。
今日有两拨人在茶楼吵起来了,都是文人,说起话来普通人都听不懂,大伙儿就听个乐呵,别说,和他们平时吵架是不一样。
连翘:“……”
敢在连氏茶楼吵架,这是还没被毒打过啊。
她啃着饼,吃着瓜,觉得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吵架的内容很无趣,自昭禾之战内幕曝光后,连翘问裴良的那些问题,四处也有不少人在反复问及,正反辩论。
这就是复盘经典战役的魅力,每一场经典战役都是不可复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爱好者们乐此不彼。
围观者们也听个乐呵,要是动起手来,还会鼓个掌,加个油,连翘也听的津津有味,这和自己诘问自己是不同的,她在以旁观者的身份,旁观着别人讨论自己的经历,就像在听别人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