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冬月下旬,秦王一行人才到了京都。
期间,开始的时候郑殊岳还有些离开故土的难过,没过几天,郑殊岳就全然忘了难过。
她性子活泼,又没有王女的架子,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除去郑林初派来送嫁妆的队伍外,其他京都来的队伍里上至次辅文阁老,下至侍卫小斯都十分喜爱她。
因着得知郑殊岳要除了在京都的皇子皇孙中选择夫婿外也可以在公侯世家的公子中选择,文阁老作为伯爵府的人连夜背着人休书一封回家给自家夫人,让家中子侄近期要严于律己,最好是将王女娶进门。
当然连一向有些毒舌的秦王,言语之间也温和了许多。
因为听到百姓们都唤郑殊岳小王女,还询问了是不是还有个大王女。
郑殊岳回答了之后,行军队伍上上下下便开始将王女的称呼换成了小王女。
“郑林初是你堂兄?”
刘景还是忍不住问了这个问题,他总觉得郑林初对郑殊岳的关心太过真挚。
郑殊岳有些错愕刘景会这么问,但是她还是点了点头。
不知道是因为文岩成那封家书的原因还是秦王派人送去皇宫的奏折的原因。
秦王一行人还未到京都,漠北小王女要在京都选婿的传言就传遍了京都。
一时之间,人人都想看看漠北王女长什么模样。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秦王故意的,马车竟然一直行驶进了别宫,作为王女大婚之前的住所。
百姓们只看到排成长长一串的嫁妆。
纷纷感叹漠北王大手笔,也由此又有人传言漠北这位小王女奇丑无比,所以才带来丰厚的嫁妆。
不论什么传言,但就是没有人见过漠北的这位王女。
唯一见过的恐怕只有一同去漠北的使臣。
因着忙着商议东狄人屡犯大乾边境和淮江粮食价格一日一价甚至是一日几个价格的问题,如何解决,连皇帝也没有时间召见这位王女。
只是让秦王全权负责此事。
为了让王女年前如约大婚,刘景动作十分迅速。
立马请纸让翰林院调到各公侯世家记录符合条件的公子的卷宗。
又将其性格特特征,学识以及任职等情况一一罗列在册,同时让画师画出各个公子的相貌。
当然,皇子皇孙也不例外。
京都由此掀起轩然大波,有想娶王女的,自然也就有不想娶王女的。
这不,京都的二侯之一的安平侯府的当家主母柳氏就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娶什么王女,以安平候府的门弟,不需要什么王女来贴金,主要是儿媳妇她另有人选那就是她的表姐,也就是文岩成,文阁老的千金文映晚。
她听到这个消息后,急急忙忙去到书房找自己唯一的儿子安平候府的小侯爷萧晏,想要去文家下聘,定下亲事,以免生变。
萧晏身为安平候府唯一的嫡子,自小性子跳脱难以管教,被其父亲萧老侯爷送到昌平军中从军,不妨萧老侯爷早年间的伤腿复发,立时就下不了床,就在大家都以为安平候府已在无可能重回到二侯之首时,其才十七岁的嫡子萧晏从昌平赶回来,性子沉稳了不说,还又以一篇策论震惊了朝野。
同一时期,与之齐名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忠义侯府的楚清衍,只不过此人虽文才过人,却更喜爱作画,被举荐入仕后便在翰林院修书。
而与之相反的萧晏此人,此后便深得皇帝喜爱,虽拜兵部尚书一职,但是皇帝也安排其他事给他办理,可自由出入皇宫,面见皇帝陛下。
萧晏此人,更是不负皇帝赏识,一心扑在政事上,一心替皇帝排忧解难。
比众位皇子皇孙还得圣心,若不是太年轻,恐怕早就进了内阁了,但是朝野上下都对他很有信心,认为以其才智,将来进入内阁,是雷打不动的。
也基于此,明里暗里,想要坐上太子宝座的诸位皇子,都想要拉拢此人,然而,此人曾在公开场合表明安平候府永远忠于大乾,忠于乾帝。
很明了,谁当皇帝,安平候府就忠于谁,除此之外不站队。
难得的是这样一位青年俊才,容貌和才智都一样引人注目,自然在婚事上也备受瞩目。
只不过他都以事务繁忙推拒,此次听闻漠北王女选夫婿,他同他母亲柳氏一样避之不及。
他不想要王女的嫁妆,更不想娶一个身份特殊的王女,他的人生理想是忙于政事,辅佐帝王,造福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