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英政府暂治下的香江黑色帮派林立,当街砍人巷战火并的情况比比皆是,像火车站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更是异常混乱。
车站外拦下一辆出租车,霍骁北报上地点,把发挥空间留给曲平安。
曲平安望着窗外的高楼大厦感觉眼睛都不够使了,揪着司机问这个问那个,林朝阳偶尔也好奇地插句嘴。
经过两个多月的历练,现在这两个已经能熟练使用这里的方言,两种外语也基本掌握了常用沟通用语。
难得的是因为一直在模仿温苒和霍骁北的口音,这俩人说的外语还挺地道。
出租车驶过海底隧道来到湾宝区,最终停在一家酒店前。
富阳酒店,老板杨富林正是一名如今在鹏城投资的港商,此次来港,他发话豪爽地包下了四人的吃住,打电话让经理预留了两间豪华套房。
报上杨富林的名字,在酒店工作人员一众惊奇的目光中,四个大陆仔被经理热情地迎上了顶层的豪华套房。
来到香江的第一天,见识到了现代摩登都市的繁华,曲平安和林朝阳彻夜未眠。
次日,这边温苒磨蹭到十点多才起,洗漱好和霍骁北下楼,去附近一家餐馆吃了个早午饭。
饭后两人溜达着去了酒店不远处的股交所,这也是此行的最终目的地。
温苒思来想去,短时间来钱的方式也就那几种。
去隔壁香澳来钱更快但有没有命拿很难说,但股票投资可没听说谁赚大发了就不能走,而且上辈子霍骁北深耕此道,专业十分对口。
另外,购买国外的生产线或机器以内地工厂的名义或许很困难,所以温苒打算在香江注册一家公司,届时某些不方便的交易可以由这边的公司完成。
借助杨富林杨老板搞定银行账户和股票账户,霍骁北开始了他的工作。
温苒这边,负责带曲平安和林朝阳搜集信息,汇总交给霍骁北,由他做最终判断和交易决定。
曲平安两人甚至来不及开口好奇,就陷入到各种豪门八卦商业报道的海洋中。
也就这两个是门外汉,加上对夫妻俩迷之信任才这么好糊弄,换成别人不是觉得小两口在胡闹就是觉得肯定会赔个底朝天,股交所对面的大厦天台可三不五时就有人爬呢。
到年前几个月的期间,四个人的行程表固定成周一到周五去股交所,周六周日去某些宴会或聚会打探消息。
与此同时,银行账户里的数字飞涨,从五位数到六位数乃至逼近百万大关。
新年前夕,一行人和回香江过年的杨富林吃了顿饭,就通过罗谭桥返回了鹏城。
1981年的春节,四个人在鹏城租的院子里度过。
刚出正月,林朝阳去银行申请贷款,曲平安去政府部门办理租地建厂的手续。
温苒和霍骁北兵分两路,一个找上倭国商人谈购买生产线的生意,一个找上美国商人打探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消息。
小野寺最终答应向温苒出售一条已经淘汰的生产线,但关于机床,只要温苒提到他就顾左右而言他地装傻。
看来去德国势在必行。
1981年6月,启明电子厂正式建成。
1981年8月,电子厂招工60人。
首月生产收录机二百台,零售定价五十元,首月门店销售一空。
次月生产三百六十台,散往附近各市百货大楼,全部销售一空。
1981年10月,温苒向小野寺购买的生产线到华。
意料之中的是,整条生产线几乎报废,这样的东西相当于一堆废铜烂铁,卖给回收公司都只能论斤。
不愧是倭国人。
温苒带林朝阳足足忙活了半年,白天拆理机器晚上翻书苦读,真正的极限挑战。
期间还不得不几次回长京市,请通机厂的八级工老师傅手搓零件,才将整条报废生产线抢救回来,正式投产。
温苒上辈子在医学的海洋里扑腾好歹有个神医技能全程指导,上上辈子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就不说什么了,这辈子一头扎进电子和机械领域完全自学速成专家。
1982年夏,启明电子门店上新两款新产品:台扇和随身听。
随身听一经推出便火爆南方,因体积小方便携带和样式美观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单品。
同时启明随身听的价格也十分亲民,迅速抢占了随身听市场。
新年前夕,启明电子举行促销打折活动,门店产品几乎被哄抢一光。
鹏城新建的小区里,今年只有霍骁北和温苒两人一起吃年夜饭。
曲平安和林朝阳被家长喊回长京相亲,走的时候一个个都拉拉着脸不情不愿的。
房间里只有两人,却不显得冷清。
一边包饺子,温苒和霍骁北商量着明年去欧洲的事情。
叮铃铃——
霍骁北去了厨房烧水煮饺子,温苒拿起电话接通,话筒里冲出慌乱的尖叫:
“不好了老板,咱们店被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