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反而说起丧气话:“就怕是瞧了一遍没在上头,再看一遍费了功夫。”
贾母眼一瞪,道:“大清早的,说什么触霉头的话!”转头又念起了阿弥陀佛,求佛祖别怪罪的喃喃自语。
贾政被呛得面红,只好起身踱步,半盏茶后依旧没人来通报,不免些许心急,道:“看三遍也该要回来了!”
王夫人一笑正要安抚时,有一下人慌张跑进来,喘着大气道:“老老爷、太太,外头来人了!”
贾母等人一惊,有种当初贾政被突然带走的感觉,诸人连忙出了垂花门去,还未近角门,便听到一片声的铜锣声、鞭炮声。
东院近着角门,贾赦、贾琏早已在那处笑着拱手,贾母几人互相看了眼,便看到林之孝滚着跑过来,大笑道:“中了!珠大爷中了举人!”
原来外头簇拥着来报喜的人,每一报来便是几人骑着马来,又是铜锣又是鞭炮的。
一报接着一报,足足都有四五报人到,好在贾府地方极大,就算再来十报百报都不成问题。
而贾府下人早早去贡院等张贴榜文的,等到这第五报喜的队伍后,才边笑边跑进来,一瞧那乌泱泱的人群才知自己跑慢了。
那守门的笑话道:“难得逮了一个殷实的举人老爷,可不得跑断腿抢着来报喜。”
见贾母、贾政等人笑得合不拢嘴,王夫人早已将那准备好的喜钱打发了报录的,又命人撒了一堆赏钱,一时之间,上上下下皆都喜乐融融。
那报录的才刚走,紧接着便是一众贾府族亲、眷属、门下清客都纷纷上门来道喜,虽是可惜举人老爷不在府里,却也挡不住他们喜悦的心情。
更不提贾政同僚、好友听闻此事,皆都携礼上门道贺,就连贾雨村也难得不是空手上门来。
因贾珠不在府上,王夫人以此借口不摆宴席请客,毕竟贾珠年纪十七便中了举人,一来怕招人嫉恨,二来要学会低调行事。
虽然贾母有些不痛快,却也被众女眷们哄得不知东西南北,倒也不提此事。
贾府里头高兴几日也趋于平静,贾政不摆宴席请客,反倒被王子腾下了帖子邀了去,索性也请了女眷,王夫人久未见兄弟便也答应了同行。
本来只有贾政、王夫人两人携手去,谁料秦可卿听得这消息,央求了王夫人半日,才得以一同去王家。
王夫人以为秦可卿是想凑热闹,实则秦可卿为了一探王熙凤读了话本,究竟如何。
因贾政说王子腾官职还未变动,只怕近几日便有动静,于是王夫人便有了提前祝贺高升之意,特意准备了寓意极好的礼物。
携礼而去,宾客盈门,正所谓‘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正当主人、宾客斗酒取乐之际,王家总管周羌踉跄跑来,喜道:“老爷,宫里下来圣旨,得快快去接旨。”
众人心知肚明王子腾高迁,各个都恭维了他一番,王子腾才脱身去更衣。
只见王家连忙撤了酒席,清了场,各个都换了朝服,抬了香案来接旨。
那太监向南念旨完后,王子腾面上勉强笑着接过圣旨,王夫人等人在后却看得真切,不晓得那唤‘千总’是什么品级,却看得出不如意。
这厢打发了太监后,场面不免有些尴尬,众人纷纷借口不耽搁王家欢喜而走,就连贾政也如火烧屁股般带走王夫人、秦可卿。
因贾政骑马在前,王夫人与秦可卿坐车马,纵然王夫人有心问,也只能等回府后的事。
倒是看秦可卿一脸欢喜,王夫人忍不住逗她道:“可是见了你凤姐姐便开心了?”
“谁人见了凤姐姐不欢喜的呢。”秦可卿笑道,只有她晓得自己开心的点,毕竟听了王熙凤骂了话本里的女主只依附着男人而活,自然便不怕王熙凤会因话本里的故事而迷乱了心。
回了贾府,王夫人这才晓得‘千总’不过正五品的官位,负责一千名士兵,就算是京都千总,不也只是负责京城一千个士兵罢了。
王夫人一想自己兄弟得罪了一帮官员,结果只得了个五品官,更比听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话还怄气。
只是他们如何不甘愿,也只能诚惶诚恐地接受圣上的恩赐,半分不好都不能说。
贾政叹了叹气,就怕王子腾隔日便能感受到什么叫‘冷暖自知’。谁料不单王子腾感受到了,贾政自个也感受到了。
原来风雨无阻、日日上府的贾雨村突然不来,即使贾政下帖邀请亦不曾回应,这不但令贾政摸不着头脑,还想起王夫人说其人工于心计的话。
难不成这人仅仅因为王子腾没成功上位,便不与自己交好?
身为一品工部尚书的贾政实在无法理解,但作为贾政下属的秦业更不能理解:为何我的上峰为何在意一个小小举子?
当贾政道出贾雨村有恩于他的事,秦业脸色有些古怪:“他一个小小举人,在京里如何帮到您呢?”
而贾政并未细思这问题,被秦业一提才有了拨开云雾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