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父母回到家,对比着把自己儿子也夸了一通之后,容纳后一家子坐在饭桌上,话题莫名其妙的就转到了催婚上来。每当这样的家庭聚餐,除了温馨的交流,总免不了会触及那个敏感的话题——婚姻。
刘家父母,一对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着儿子的每一个决定,但内心深处,对儿子婚姻大事的忧虑却如影随形。晚餐桌上,菜肴丰盛,气氛温馨,父母轮流夸赞着儿子的成就,从工作上的勤勉到生活中的细心,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仿佛要将这些年错过的时光,在这一刻全部弥补回来。
然而,正如预料中的那样,话题在不经意间悄然转折,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突然黯淡,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关于婚姻与家庭的温柔“攻势”。刘秘书的筷子在空中微微一顿,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与逃避,他深知,这场“战役”他无法逃避,也无法正面迎战,于是,他巧妙地找了个借口,以工作为由,匆匆结束了晚餐,留下一句“我还有点事要处理”,便如同夜色中的一抹轻风,悄然离开了家。
那时候走在回家的路上,夜色已深,街灯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显得格外孤独。刘秘书心中五味杂陈,他理解父母的苦心,也渴望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小窝,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他更希望能在事业上再进一步,证明自己的价值。于是,他选择了逃避,用忙碌的工作作为挡箭牌,暂时将那份来自家庭的温暖压力搁置一旁。然而,他深知,这样的逃避并非长久之计,未来的路,还需他勇敢地去面对,去选择。这两年随着家里催婚越发的厉害,他也不怎么经常回家。这一次打电话,只怕少不了要被说。
*****
医院里的灯光显得格外柔和而孤独,刘秘书深吸一口气,按下了那串熟悉的电话号码,心中默念着即将展开的“战役”。
电话那头,铃声响了几声后,一个温暖而略带疲惫的声音穿透了寂静:“喂,是儿子吗?”刘秘书连忙调整语调,尽量显得轻松自然:“妈,是我,不过我现在有点急事,想找下侄女的联系方式。”他试图快刀斩乱麻,直奔主题,但话语间还是泄露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焦急。
然而,刘母的回应却如同春日细雨,绵绵不绝。“哦,是你啊,孩子。找侄女啊,怎么突然想起来找她了呢?是不是工作上遇到了什么难题,想让她帮忙看看?还是说你遇上啥事了?”言语间,满是对子女的关切与牵挂,仿佛能穿透电话线,温暖到刘秘书的心房。
刘秘书心中虽急,却也不忍打断这份来自母亲的温情。“妈,您别担心,我没事,就是有些事需要和侄女确认一下。你能把她的电话给我吗?”他试图用几句寒暄来缓解母亲的担忧,同时巧妙地引导话题回到正轨。
但刘母显然沉浸在了自己的思绪中,“电话电话!打个电话回来找我就是特意要别人的电话是吧!这么长时间都不打电话回来,也不回家来看看我们,家里啥都不问一句。我知道,你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以前总爱围着我转,现在却是翅膀硬了,飞得远远的,连家都难得回一趟……”说到这里,声音里不禁带上了几分落寞与思念。
刘秘书听着母亲的话语,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母亲是疼爱自己的,但是他也确实是不愿意回家去面对二老的催婚,太压抑了。这会儿被逮到了,他也没办法,只能默默听着,让自己老妈先发泄一下心里的怨气。于是,他耐心地听着,偶尔插话安慰,直到母亲的情绪渐渐平复。
终于,在半小时的温馨与琐碎交织的交谈后,刘秘书见缝插针,再次提起了侄女的联系方式。刘秘书轻叹一声,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些:“妈,我有点急事得麻烦您。您还记得我跟您提过的,咱们家族里有个在安居医院工作的侄女吗?我需要她的联系方式,越快越好。”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母亲略显惊讶的声音:“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你不是一直不喜欢提起这些亲戚间的事情吗?”
刘秘书苦笑,解释道:“妈,这次是真的有急事。宋思齐,您知道的,他是我老板,现在住院了,情况有些复杂。我有些事要问那个侄女,或许能帮上忙。”
母亲似乎感受到了他的紧迫,没有再多问,只是应声道:“好,我这就去找找看,你等着。”
挂断电话的那一刻,刘秘书长舒一口气,心中既有完成任务的轻松,也有对母亲深深的理解与感激。
不久,手机铃声再次响起,母亲传来了那个女孩的联系方式。刘秘书迅速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