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我靠哲学黑话成为科举考神 > 第22章 若不是那字实在过于扭曲了些,海德格尔给主考官带来的震撼还

第22章 若不是那字实在过于扭曲了些,海德格尔给主考官带来的震撼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场,也即他们刚考过的一场,最为关键,通过者才可参加后续场次的复试。复试大致持续五日,内容包含诗赋、经义、策论等,考生自行选择是否参与,一般来说考得越多,证明这个考生越优秀。每场考试通常持续三个时辰,考生需自备饮食,全程在号舍内完成答题,期间不得离开考场。

罗财财告诉她,这里的人水平不高,无论第一场的成绩如何,只要能过,都会选择尽量留下来参加尽可能多的考试,这样最终上榜的概率也会大些。

他给还处在巨大打击中的温舒苒塞了个大肉包子,安慰道:“老师,你尝尝我姐的手艺!我爹盯得紧,今早她好不容易才送进来。”

温舒苒饥肠辘辘,自然不跟他客气,接过咬了一口,感觉灰暗的世界又充满希望的光明了。

罗家不愧是肉铺界的百年老字号,这皮薄馅大,叫人吃得很是过瘾。

就是这考制……

委实有点折磨人。

看着周围考生吃罢都躺地上准备休憩,有脱鞋除袜的,甚至还有人嫌房内人多太热,大喇喇地将上衣扒了,本来还算温度宜人的号舍内空中汗味酸味弥漫,温舒苒闭了闭眼,觉得自己颇有些受虐体质。

没事的,区区五日,考吧,看谁考得过谁。

她要誓死捍卫二十一世纪诸位考生身经百战的伟大名誉。

第一场考完,小官忙忙碌碌地将答卷整理糊名。主考官点着灯,当夜就要将成绩批出来。

月色微暗,室内多点了蜡烛。夜静轻风,云层悠然飘着,江面渔火点点,倒是映亮半边长夜。

如此良辰美景,主考官却很是愤懑,连手中的毛笔劈了叉都没发觉。

“本官好歹也是七品出身,连个正经的知县捞不着也就算了,在这浦头白混了三年五载!”

小官乃当地八品儒学署教谕,此刻擦了擦汗:“大人,您今日这般失态,有损威严呐——”

“威严?我呸,你瞧瞧外面那群混子!”考官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架势,“落菱浦这样不成气候,一年到头能出几个童生?苏州府离我们不过数十里,那秀才跟水里的草鱼似的不要钱!”

话里话外是觉得自己这辈子就砸在浦头上了,尤其还被今日的温殊公然气得不行。

还有人什么都不知道就跑来考试的,显然是给他们找事。

教谕不敢接话,只暗暗翻了个白眼。

官府又不给他们儒学署批钱,净想着捞油水了,哪来的经费办教育,也就这考官每年雷打不动过来还能骂一遭。

考官骂够了,也只得继续批卷子。

教谕在一旁潜心伺候,并学会了通过观察考官面上的表情判断这张卷子的结局。

没过的一脸恶心,勉强能过的无语凝噎。

直到翻到底下,考官面上的表情终于显露出了与无语凝噎或是一脸恶心截然不同的神色。

迷茫。

很迷茫。

迷茫到皱起来的眉头忽然不皱了,仿佛大脑皮层的褶皱也一齐舒展。

考官迷茫之余下意识将卷子移到烛台下为求看得更清楚,还不忘叨叨:“字写得真丑——”

教谕难得说了句公道话:“大人,这附近也没几个是私塾读出来的,您苛刻了。”

主考官没理,只是仔仔细细端详着这份答卷,目光中的偏见已然不存。

第一道题考的是《论语·学而》的首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圣人劝学之心甚苦。

从前大都有人谈及“时时温习、寓学于乐”,这张考卷却是别出心裁。

“‘时习’并非机械重复,实乃‘回到事物本身’,是一种本质直观,亦是常人在世存在的证明。

常言道学习可以积累学识,却少有人意识到‘时习’中的‘时’是一种动态过程,世间万物皆存在于时间之中。通过‘时习’,常人在时间维度中时刻存在这一事实也得到了确证,也即‘此在’。

……

‘悦’的产生实为必然。当‘此在’被世俗琐事羁绊,陷入日常‘沉沦’,学习则无法通达明德至善之道,世人皆为科考十年寒窗苦读,‘悦’一字早已无从说起。若以圣人之说‘时习’,使人之潜力‘能在’得发,‘此在’即能通达‘存在’臻境,人之在世意义得明,又岂能不‘悦’矣。”

字字珠玑、铿锵有力,若不是那字实在过于扭曲了些,海德格尔给主考官带来的震撼还能更大。

主考官想。

他为官十数载,自入私塾当日便以科考举人为目的被家中父母耳提面命。四书五经他虽能倒背如流,实际上知行很难合一,什么家国天下也就年轻时候的抱负,学习于他而言早已成了求官寻仕的工具。

他曾以为那些学习乐道的规训实在幼稚,如今这份考卷呈上,竟大有警醒之意。

如此文章,无法面世,岂不可惜。

主考官当机立断,招手让教谕过来:“速去誊抄一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