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擦黑的时候,姐弟俩才背着空背篓回来。
一个多时辰,两个人只掐了八九斤蕨菜,卖了不到一百块。
距离系统下次升级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系统要的好东西都是天生地长,数量有限,而能不能被她碰到并得到,又是另一种玄学。
何书倩摇头不再多想,点燃蜡烛照在角落。
何书恒开始点火烧水,准备洗漱。
天黑透了,外面家家户户窗上都亮起了火光。
月亮和星星躲进了云层里,树影摇晃得厉害。
恰是个月黑风高夜,倒方便他们晚上行事了。
简单洗漱过后,何书倩将文昌塔抱在怀里,直熬到半夜,才带着弟弟出了门。
古代没有月亮的深夜,真就是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
所幸有系统提示,走起来虽速度慢了些,但总归没有摔跤。
两个人蹑手蹑脚绕到了村长家屋后,将文昌塔用黑布包了,丢进陈家还没锄草的地里。
何书倩白天观察过,这块地草长得很深,又有庄稼遮着,只从边上过去,很难看出来里面有东西。
旁边两块地已经新翻过了,按照规律,陈家明天一早就会翻这一块。
届时看到文昌塔,必定会带回去。
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具体效果如何,明天比完赛回来一试便知。
两姐弟原路返回,关好门后,何书倩便回到自己房间蒙头睡觉。
太累了。
第二天天还未亮,村子里的公鸡便迫不及待开始秀自己的威武雄壮。
三声逐渐加强的鸡叫连绵不绝,响彻云霄,誓要把太阳从黑夜里拽出来。
何书倩从被子里抻出手来,使劲伸了个懒腰,鲤鱼打挺般一跃而起。
今天有大事在身,不能睡懒觉。
“小恒,起来了。”
何书恒打着哈欠走出来,惺忪着眼开始洗漱。
两人简单吃过早饭,天边曙光已现,最东边的山巅上洇着一点鹅黄色。
太阳要上班了。
快到乡上的时候,已经天光大亮,太阳边上更是铺满霞光。
朝霞不出门,晚些时候可能还要下雨,家里没有伞,比完赛还得去买两把油纸伞。
牛车从旁驶过,上面坐着陈大佑和其他几个村民。
路过姐弟两人时,陈大佑目不斜视,再没了昨日的热情。
何书倩莫名觉得好笑。
时间还早,乡里却十分热闹,街道两旁卖吃食的小摊也较前一天更多了些。
鸿福菜馆还没开门,门口已经有人排起了长队。
何书倩暗叹一声,看来想碰运气赢座房子的人极多。
尽管她再自信,一时间也有些紧张起来。
王掌柜的菜其实很出色,火候掌握的极好,看得出来是经常下厨的人。几道菜菜色虽比较寻常,滋味却扎实又开胃,是一种中规中矩不出错的打法。
之所以觉得自己能赢,何书倩的信心其实来自于经历了历史洗礼和筛选的菜谱。
一道菜能在后世广为流传,在那个不愁吃穿的和平年代广为流传,乃至成为餐桌上的必点项,那一定是因为,它早就俘获了无数人的味蕾,才在时间长河里积累出让人信赖的口碑。
她昨天在品尝时就发现了,王掌柜做的菜虽然也好吃,但却不是后世流传的那几个版本。
少了一种“理应如此”的满足感。
巳时初刻,何书倩脚都站麻了,鸿福菜馆才打开大门。
几个伙计开始往擂台上搭东西,昨天收走的锅碗瓢盆等等炒菜用品都重新摆了出来。
一共五口临时锅灶,按圆形展开,可供五人同时炒菜。
最中间放着几筐蔬菜,靠近菜馆门口的一边则放着两张方桌,负责盛放菜品,后面是裁判的座位。
鸿福菜馆并没有在裁判上耍小心眼,据说请来的都是乡上有名有姓的人,围观百姓都说裁定十分公正,输掉的人也都心服口服。
灶台里的火烧起来后,管事人笑眯眯站在高处,宣布今天的比赛正式开始。
鸿福菜馆的厨子先开灶炒了一锅菜,盛出来放在开水盆里隔着木板温着后,便一抹袖子进后厨忙活去了。
看得何书倩汗颜。
有开水温着,虽然能保证菜不会凉掉,但随着时间流逝,菜品滋味总归不比刚出锅时的好。
鸿福菜馆这么做,不知道是瞧不起他们报名比赛的人呢,还是心眼儿太实诚。
刚在菜馆门口签完到,高处的管事人已经开始叫号,从四十号开始,五人一组,选食材做菜,限时一刻钟。
也就是限时十五分钟内,要从洗菜开始,做出一道能胜过菜馆大厨的菜。
还是很有难度的。
时间很短,能选择的只有家常菜。
而要在家常菜中胜过专业的厨子,难度不言而喻。
何书倩收回之前吐槽的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