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国师府?”
国师府正上空,姬沉渊搀扶着姜应啼的腰,将淮知夹于腋下,三人凌空俯瞰下方古朴的府邸。
这里能将整个国师府尽揽眼底。
淮知被夹的面色涨红,不舒服地扭动身体,就在这时,他看见西南角小门有一个鬼鬼祟祟的灰影。
他忙指明方向,“快看那边!”
姜应啼也看到了。
那个灰影目标明确,弯弯绕绕但是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行走,似乎是担忧有人跟踪,他走的都是鲜有人迹的偏僻小道,故意走进了几处宅院,然后自密道而出,确定没有人跟着,才放下心往一处去。
姜应啼瞥了眼淮知,“你去跟住他,看看他最终去向哪里,别跟的太紧,安全最重要。”
“好。”淮知点点头,嫌弃地拉开姬沉渊的手臂,长剑自腰侧飞出,稳稳停在他的脚下。
“那我走了。”
剑流拖了一条长长的云尾,眨眼间就消失在眼前。
她不和淮知一同追踪,一定是另有安排。
姬沉渊低下脑袋,盯着姜应啼的头顶,她的一头长发只用一根木条挽起,柔顺地披散在身后,淡淡的皂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有几根头发被风吹起,挠得他的颈侧痒痒的。
他盯着她,唇角渐渐小幅度地牵起,头往后面微微一靠,一副静候指令的模样,语气带上了一丝自己都没察觉的戏谑温和,“那我们接下来该去哪里?”
“去找一个在这次事件中一直隐身的人。”
姜应啼将碎发别到耳后,莞尔一笑。
皇宫正殿。
看到两人凭空出现,太后没有丝毫意外,她依旧挂着那副慈祥嘴脸,端坐龙椅之上,居高临下看着逐渐逼近的两人。
“来了?”
最初惊慌跑来求救的宫女此刻面无表情伺候在一旁,挽着袖子研磨。
姜应啼直视她浑浊的眼睛,哑然地挑了挑眉,继而问道:“你好像一点也不惊讶?”
太后捧腹笑了一阵,笑声戛然而止,平和的说道:“哀家这一辈子大风大浪见过太多,很难再像一个孩子一样一惊一咋了。”
看见她虚假伪善的面庞,姜应啼眸子中的温度一点点散去,“知道我为什么来找你吗?”
她嫌恶地看着贪恋抚摸龙椅扶手的太后。
“若是说皇帝在宫中所做的一切你丝毫不知情我是一点不会信的,亦或者这其中还有你的推波助澜。”
“没错,我确实知情,”太后动作优雅地掂起笔,蘸了蘸墨,提笔写着什么,“我不光知道,不然你以为他病重后是谁将国师引荐上前,他那么粗心大意,杀了人直接抛到我宫里,又是谁帮他擦屁股的。”
有一事姜应啼最为不解,“那小皇帝呢?他不是你儿子吗?”
提到小皇帝,太后虚情假意的面具终于有了一丝缝隙,她阖上双眼,压下喉头翻涌上的酸水,压抑道:“他不是我儿子,他是怪物。”
“皇室代代维持纯净血脉,生下一个接一个怪物,到了这一脉皇室血脉除了皇帝几乎死绝了,他们才不得不与我家联姻,若不是迫于形势,我堂堂一个高门贵女又岂会允许怪物从自己腹中诞出。”
这话像一道白光闪过,提示了姜应啼一直以来的疑惑,原来皇室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近亲成婚,难怪皇帝父子外貌如此怪异,她又想到,那淮知还真是幸运。
但这都不是行恶的理由。
姜应啼道:“虎毒尚且不食子。”
太后搁下笔,不紧不慢道:“我当然没有亲自动手,毕竟他也算我的“儿子”,我只不过观望罢了。”
“观望包括掩饰罪行?”
“我只是尽了稳定后宫之责。”
“那淮知的母亲呢?”
太后哈哈笑起来,“你不会觉得那是我做的吧,我好歹是一个皇后,何须在意一个无名无份的女子,莫不是觉得我会爱慕上皇帝那副丑陋的样子,那不过是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强按在我头上的帽子罢了。”
太后在字上盖了个章,心情甚好地举起来吹了吹。
姜应啼此时才看到,那是一方黄色的绸缎。
见她目光看来,太后反倒直接将锦缎转了过去,让她看得更清楚些。
这是一封“皇帝”写给太后的退位诏书。
姜应啼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这封诏书还是在她眼皮子底下写的。
事已至此,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皇帝死了,小皇帝死了,她相信不久后太上皇滥杀无辜的事迹肯定会传遍京都,皇室积威不再。
此时此刻,太后庞大的野心终于浮出水面。
她想要的是那把至尊之位。
“说吧,你来找我的真实目的。”太后此刻嘴角上扬,难掩愉悦,她不会傻到认为姜应啼费劲找到她,只是想问些这种小事。
既然她的目的是当皇帝,那自己的要求她没理由拒绝了,反倒很乐意推波助澜。
一个新继位的皇帝最需要的,就是让天下人看见她稳定民心的能力。
“我怀疑皇宫内有鼠疫蔓延,我需要你召集太医,打开药房,辅助我医治患者,控制住疫情往宫外蔓延开。”
太后这下是真震惊了,她不是惊讶于皇宫内有鼠疫,而是这些修者们被困后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