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生态修复
“(五)成立文化景观建设专家咨询组,聘请对河陇乃至西北地域文化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文化景观选题、规划、论证和建设,以提高文化景观的品位和准确性。
(六)建立具体的工作班子,尽快开展项目筛选、规划设计、方案论证等工作,加快工作进度,使该项工程早日付诸实施。
(七)理顺目前风情线的管理体制,由多头管理规整为统一管理,消除管理方面存在的盲点和漏洞。现在的黄河风情线和即将规划建设的黄河文化景观长廊由市园林局统一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
二00八年九月九日”
“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滨河试验区建设方案
一、项目提要
(一)项目名称: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滨河试验区
(二)项目实施单位:滨河市人民政府
(三)项目技术支撑单位: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四)项目区范围:滨河市行政区界内。
(五)建设规模及内容:充分利用原生种植被资源,运用自然植被人工辅助恢复技术,完成项目区生态修复1000万亩。
(六)修复期限:2009-2018年,共10年。
(七)修复宗旨: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修复生态植被为主线,运用原生态系统及原生态种的稳定性原理,人工辅助激活自然系统的活力,提高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修复并恢复生态植被系统,改善滨河生态环境,减轻城区大气污染,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八)修复目标及成果:在项目区内通过人工辅助技术促进生态植被的修复,使滨河市的绿化覆盖率由现在的12.21%提高至50%以上。并研究提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体系。
(九)总投资及资金来源:39.1亿,国家、地方共同筹措。
(十)项目效益:项目完成后,滨河市将形成比较健康的生态环境,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改善滨河对外形象及投资环境,促进滨河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生态植被修复理论与实践方面集成新的技术和方法,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国家工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背景
(一)社会基础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人类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世界各国都在为此做出积极的努力。2000年以来,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和实施了六大林业生态工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步伐。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问题也受到了国家及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及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已经对其生态植被的恢复产生了积极的效应。近年来,国家又启动实施了黄河上游的三江源头生态治理工程,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功能区生态保护工程也列入国家 “十一五”规划。2007年,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作为……的根本制度纳入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充分体现了生态建设对华夏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这为实施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工程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修复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生态植被、改善脆弱的区域生态环境、构建沿河流域和谐社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等问题已经成为新世纪影响国情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