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洗完澡,林温年躺在床上玩了会手机,忽然想起昨天下午王之平说的话。他关掉手机,说:“裴医生,你还没和我介绍王之平教授。”
王之平是上世纪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家里供他读书,一直到大学然后是研究生,博士。
他也争气,一路走到今天,获得重量级奖项,发表过重要论文。
裴述是王之平这几年来看得上并且是唯一的学生,王之平认识他是在一个大型辩论会。
他刚去国外那会,参加学校联合其他学校的比赛,辩论赛,主办方给出几个有关医学方面的题目,正反方公开辩论。
国内外医学界预热很足,几乎都知道。
当天来了不少人,有从别的国家飞来,有从国内赶过来,来自四面八方的教授,叫得上名,发表过知名论文和课题的都在现场。
除去九几年,再没任何一场比赛规模比这场大。
规模大,来的教授不止想看这场比赛,还有另一个目的——如果哪个学生有潜力,毕业以后邀请他和自己一起共事或者搞项目。
相当于提前发送offer
对于学生来说,百利无一害。公告发布的下午,官网差点被挤瘫痪,虽然过程非常艰难,但能来这哦学校读书的差不到哪去,所有人秉持一个信念:万一呢。
万一获得前三,那就相当于还没踏入社会,先在露面,往后不说多顺畅,起码保障有了。
裴述也参加了。
因为性格原因,没人主动和他组队,尽管那张脸无可挑剔,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兜兜转转,他最后加入一个从各个年级多余的人组的队伍。
三个人,三个国家。
好在都会英语。
过程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开局因为一件事耽误很久。
一路磕磕绊绊,最后拿下第二。
裴述在比赛中表现很好,没有过于激动,有些选手以为嗓门大就赢了,情绪投入太深,争得面红耳赤不在少数。他很冷静,功课做的足,面对对手的提问有条不紊。
说到某点,他把别人都没注意到的细节剖析,展现在众人面前,王之平坐在台下,满意点头。
赛后,王之平主动联系他,经常开私课,回国后,裴述没等他问,直接跟着他定居在南华,进了南华第一人民医院。
裴述说起王之平的时候,目光温沉,说到重要的地方还会停下来,等林温年问后来呢,他才继续说下去。
再找不到回国时阴郁沉默的影子。
王之平不止是裴述的老师,很多时候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每年都在把人叫过去一起过年。
本来想着照顾一下裴述,这一照顾就是五年。
两天研讨会很快结束。
结束这天,林温年去接裴述,碰上王之平,王之平背着手,不动声色打量一番,笑呵呵说:“碰上就是缘分,走,一起吃顿饭。”
早些年,王之平年轻的时候,对一切都严肃,尤其是工作方面,经常无意识挎着脸,嘴角平直,导致医院很多人都怕他,不敢和他说话。随着年龄增长,他渐渐改了坏毛病,主要因为王淑华,也就是他老婆,时不时念叨。
王之平坐在对面,林温年替他添茶,两人聊天的内容比较杂。
王之平表现的和蔼放松,没说几句,长辈独有的特性在交谈中慢慢渗透出来。
从家庭背景到学历再到工作状态。
纵使裴述一直没参与,也听出他俩在干什么,刚想开口打断,转移话题,感觉到手被人拍了拍。
林温年拍完,趁王之平不注意,对他笑笑,轻轻摇头。
老一辈人都喜欢盘问,林温年没这样的经历也知道,都是必不可少的。况且王之平诱分寸感,问的是基本问题,平时闲聊也能提起的那种,他愿意配合裴述长辈聊这些。
裴述没再打扰他们。
王之平说完裴述早些年和他在国外搞项目的事,问:“小林,你本职什么工作?”
林温年回答:“画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