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娴也担惊受怕,她是三皇子正妃,甚至受到的牵连更大。
好在这一世由于宋念稚早早与明家撕破了脸,使得明玄祁认识到自己对明娴的教育出了差错,再加上明娴逐渐认清三皇子的冷情冷性,所以并未哭求父亲倾尽全力帮助三皇子成就大业。
午时,对于三皇子的处置下来了,以谋逆的罪名判处五日后绞杀,三皇子亲眷男子流放,女子充入教坊司。
这一次并未查到明玄祁插手的实际证据,因此明娴得以归家,只是明家终是惹了圣上不喜,在一年后以治理边境之乱为由将明玄祁调至偏远的小乡任职。
那地方偏远又穷困,养尊处优的明大人和几个儿女会很难适应。
只是,他们应当也不会有回来的机会了。
明玄祁心情虽然有些郁郁,但更多的是庆幸。他与三皇子关系密切,若是圣上要追究,他也吃不了兜着走。
如今这样已经是很好了,起码一家人的命都保住了,娴儿也平安回来了,他不敢奢望更多。
只是再也没机会见到念稚了。
与她和离后的日子,他刻意不去听她的消息,但却总是不可避免地听人谈起她。
她似乎很会做生意,又开了几间铺子,很受贵人小姐的欢迎。
她嫁给周回没多久就生了个儿子,那孩子是少见的可爱,进宫还受到太后的喜爱。
她与丈夫琴瑟和鸣,周回待她极好,为她放一池河灯,惹得全京城的女子羡慕,他的担心全然落了空......
每一条消息都在提醒他,从前的她过的有多不好,他又错的有多离谱。
明玄祁苦涩地笑了一下,看着面色惶惶的儿女们,心中想:
她现在过得很好就足够了,他们明家至少也都在一起,平平安安的,只是日子差了些,不是吗?
明家离京的那一日,正巧是周回的妹妹出嫁,听说嫁的是工部李大人的幼子。
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停在周府门前,盖着盖头的新娘子旁边,赫然站着笑脸盈盈的宋念稚。
许是看见父亲突然停住不走了,顺着父亲的目光望去,明锦霓他们也瞧见了曾经的母亲。
母亲走后,父亲换掉了她们身边的丫鬟和奶娘,每日亲自教导他们,十分严厉。
父亲也更不爱笑了,家里总是冷冰冰的,再也没有人每日为她们准备好吃的点心,在他们生病的时候守在床边温柔的抚慰,也没有人将他们搂在怀中教他们识字了。
刚开始的时候,明锦霓和明镜川还有些恨宋念稚,明明以前那么疼他们的,结果突然有一天就不疼他们了。
走了也好,长姐说了,她走了家里的一切都是她们的,不用怕母亲生出个弟弟妹妹来跟她们抢。
可是日子长了之后,面对空荡荡的府邸和恭敬却疏远的丫鬟仆人,他们渐渐觉得有些不开心。
若是,若是她还能回来就好了。
可是她有自己的孩子了。
“孩子又闹你了?手酸不酸,我来吧。”
周回接过宋念稚怀中扑腾的小婴儿,温声道。
“没事儿,小家伙看见姑姑出嫁高兴呢,是不是呀?小滑头。”
说着贴了贴元元娇嫩的小脸,脸上洋溢的幸福和暖意,周回则一眨不眨的看着他,唇角也流露出满足。
遥遥地看到这一幕的明娴,心中怅然,轻声催促了一句:“走吧,再不走时辰晚了。”
才唤的三人依依不舍地回头。
明娴经过这一遭,似乎懂事了许多,也晓得从前仗着父亲疼宠做了多少错事。
她想着,等到了父亲任职的乡县,她便不嫁人了,在家中帮着管家,教导弟弟妹妹,她注意到这一年,父亲的鬓角似乎多了几根白发……
明玄祁被贬之后,宋念稚名义上的生父在官场上也举步维艰。
失去了明玄祁这么一个强有力的姻亲,几个儿子又不成器,宋家逐渐没落,这时她们就想到了已经嫁出去的庶女宋念稚。
周回提前识破三皇子谋反的计划,并帮助太子取得皇上信任,提早对三皇子发动的宫变做了准备,从而将一场血战消弭于无形,在圣上和太子心中占据的地位渐高。
更遑论周回为人清正宽和,从不结党营私,一切从百姓和民生福祉出发,更令太子欣赏。
所以周回进了户部之后节节高升,令当年的明玄祁也望尘莫及。
周回官职升高,巴结的人自然也就多了,宋大人也不例外。
可当他们上门求见宋念稚的时候,宋念稚却连一面都不肯见。
曾经她与母亲在那个家里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母亲抑郁而终,她也被当做巩固姻亲的筹码嫁给明玄祁,如今的她怎么可能又让宋父来占周回的便宜?
这一来二去,宋父应当也明白了宋念稚的意思,不敢再作纠缠,又有周回暗中为妻子讨公道,宋大人渐渐在朝中呆不下去,心中恼恨妻子从前做的太绝,回去又是一番争吵,可是再如何指责埋怨,整个家族的颓势却是无法挽回了。
宋念稚这一生,有了相爱的夫君,有了乖巧聪明的儿女,有了美满幸福的家庭,上一世的那些痛苦不甘,似乎在这一刻都随风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