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防尘布落地,众人所见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如果是三台机甲的比美大赛,许多堪称一骑绝尘。
依然是熟悉的白黑机甲,优雅而庄重,线型流畅。
有所改变的,是原本厚重的防护胸甲被卸,取而代之为一层轻而薄的能量激发甲,可以提供一定的能量防护。
肩部卸去严密的附加装甲,同样换成了能量激发甲,弧度微微拱起,恰到好处地护住了关节部位。
胸部的能量甲为白色,肩甲为黑色,与机甲的白黑相间完美匹配,整体显得更加轻捷。
明中翳和狄莲越发觉得自己的机甲辣眼睛,酸溜溜地嘟囔:“有个专属机械师就是了不起……”
许多的造型较之以往未发生大改变,倒也不仅仅是齐戎身为专属机械师、对机甲改造驾轻就熟的缘故。主要原因还是许多的新改造集中在能源系统和传动系统,变化都在机甲内部。
齐戎说明:“考虑到防护性能的下降,我在邬可的帮助下调整了能源传动的部分结构,上调了输送频率,使得机甲可以更快地响应指令。”
特地嘱咐许霄:“仪器评估的数据显示上调了3.5%,这一点需要你在驾驶过程中去仔细体会。”
合作得多了,作为机械师,他不仅能够清晰简述机甲的具体改动,还能根据改装内容,同步嘱咐师士在试驾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
“考虑到遭受攻击时所需的快速反应,引擎在大航的参与下加强了爆发性,瞬时动能增幅很大,加强有12%。你待会儿不要直接进行高级操作,先适应一下变化。”
许霄点头:“明白。”
一如最初的设想,白鹤型号本身的平衡性已经很不错了。在卸掉一部分附加装甲后,重量有所减轻,因此无论速度、续航、还是爆发性,均得到明显提升。
就机甲配置而言,许多同月潜、重明鸟存在一个明显区别:它的武器是独立于机甲躯体的核衰变高斯狙击枪。
在机甲设计中,以自身躯体作为武器的类型较多,因为这种模式是直接攻击。
如月潜的光能机炮。狄莲在射击时需要做的是通过智脑中控转动手臂角度、核对瞄准、确认发射,过程便捷,对师士的操作反应要求更低。
独立武器则不然。
许霄操纵许多使用狙击枪,相当于将机甲当做了自身躯体的外延,要不断训练高大的机甲如何背枪才不影响移动速度,如何据枪更稳定,如何根据不同的场地情景快速选择最合适的狙击姿势……
无疑,这些训练要求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求师士必须具备优越的意识反应和操作。
不过独立武器具有一个极为明显的优势,那就是武器系统机械结构完全自主,火力配置远高于自躯武器!
许愿的火力数据在改造之前便远高于月潜和重明鸟,射程3800米,火力配置3900目。
它属于经典的机甲用狙击枪造型,全枪长4.8米,重达2.6吨,12发弹匣供弹。
从机甲身上卸下后,一直安置在仓库的操作台。
众人移步过去,继续听齐戎说道:“狙击枪是α衰变,能级结构离散。所以在蔺银的帮助下调整了衰变匣,修正了部分激发参数,使衰变的跃迁能量更大。”
别看眼下说得如此轻描淡写,但是调整衰变匣可不是什么简简单单就能做好的事情。如果仅需修正几个参数即可显著提升火力,为什么诺德集团不在设计生产的时候就干脆拉满?
可想而知背后肯定有着其他方面的牺牲。
但许霄选择先听好消息:“所以现在的火力配置?”
齐戎一笑:“射程4500米,火力5200目。”
尽管已经有所准备,许霄还是被吓了一跳:“提升这么大?!”
同为师士的狄莲和明中翳也是面露惊容。目前海桑系市面上的高端机甲,仅有极少数的火力配置才可能达到5000目以上!
很快,齐戎解释了改装代价:“许愿是高斯狙击枪,内部有很多量子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暂时难以做出较大改动。所以许愿的两次射击必须间隔3~5分钟,否则枪管过热会有炸膛风险。”
“而且短时间内,射击次数最好控制在8发以内。超过8发,可能对衰变匣的稳定性有影响。”
狙击枪是一款优势和弊端都十分明显的武器:优势在于射程远、精度高、杀伤力大;弊端则在于操作复杂、弹匣容量有限、且为点射。
这也意味着在机甲战斗中,许多的攻击能力并不持续,往往需要靠游走和闪避躲开伤害,进而寻找最佳狙击位。
但是一旦被许愿的攻击锁定,一发几乎就能打废对手的半边甲身。
身为师士,许霄对此自然是清楚无比。以往一场比赛,他的射击次数基本在10~12次,因此需要事先确认:“这个短时间是指?”
齐戎自然会考虑到实际情况,答道:“目前预估的是一个小时,足够覆盖单场比赛。”补充:“比赛结束后进行机械维护就行,不影响下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