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从这里开始是10年后续写的部分。虽然这篇文断更于2013年,但我其实一直在袁许坑里仰卧起坐(笑死),2017年写了《夜星光》,后面又陆陆续续写了些不费时间的短篇。上个月看到老段在清华讲座的视频,现场给他放了《士兵》袁许初遇那段,17年前热烈的爱意和时光不曾磨灭的心动,估计像海浪一样,拍在了老段心上,也拍在了我脸上(x)因为跟我说怨念这篇没完结的小伙伴比较多,于是就决定先把这个坑填了。
临近年末有点忙,我先立个周更的flag吧,同时也会继续搬以前完结的旧文,把老糖拿出来招待新朋友们。
***********************************
直皖战争失利以后,段祺瑞虽然被迫辞去了国务总理一职,但其政治影响力犹在,如同深埋地下的树根,虽不见其形,却坚韧有力。
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欧洲大陆上弥漫的硝烟渐渐散去,和平的曙光照亮了整个世界。这股国际上的和平潮流,如同春风一般,悄然吹进了国内政局。大总统徐世昌见风使舵,高唱和平统一的调子,一时间,国内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和平热潮。
深秋之际,隐匿于天津公寓的段祺瑞,此时坐在书房窗边,轻抚过已经泛黄的全国地图,心中暗自思量:和平对于国家来说,是发展的契机,对于政治人物来说,更是积蓄力量、以待时变的机会……
三下有力的敲门声,唤回段祺瑞的思绪。
“进来。”
推门而入的正是袁朗。
段祺目光扫过面前这个年轻的军官,他不仅是自己的亲侄子,也是派系内年轻有为的陆军上校,才能和胆识在军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袁朗,”段祺瑞沉声道,“此次找你来,是有一项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
袁朗致礼:“请大帅吩咐,定当全力以赴。”
段祺瑞微微点头:“当前国际形势趋于和平,国内也掀起了一股和平热潮。徐世昌这老家伙,趁机高唱和平统一的调子,意图借此提升自己的声望。”说着,冷笑一声,“然而,和平统一并非他一人之功,我们皖系也应参与其中,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袁朗闻言,心中顿时明了:徐世昌这个大总统,原本是段祺瑞操纵安福国会选出来的傀儡,手中没有兵权,但自从在“wu si”问题处理学生的意见上与段祺瑞相左开始,段祺瑞便觉得这傀儡生出了别的心思,更遑论直皖战争中皖系战败后,徐世昌竟敢下令通缉段祺瑞操纵的安福会议员,此时还想抬高自己的声望,进一步压过段祺瑞……
“大帅的意思是……让我作为皖系代表,与那些主张和平统一的社会知名人士联系,表达我们对于和平统一国策的支持?”
段祺瑞道:“正是如此。据说熊希龄、蔡元培等24位社会知名人士已经通电发起了一个组织,名为和平期成会。你此行的任务,就是与这个组织取得联系,表达我们对于和平统一的坚定立场,断不能让徐世昌成为和平路线的代表。”
袁朗微垂眼帘:“大帅放心,我此行定将皖系的和平意愿传达给社会各界。”
段祺瑞满意地点点头,终于起身走上前来拍了拍袁朗的肩膀:“你虽是我表亲,这些年凭的却是真本事。相信这次也不会令我失望。记住,国家的未来……正是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努力。”
袁朗略退一步,向段祺瑞敬了个军礼,然后转身大步走出办公室。
待身后门重新阖上,袁朗停下步子,转头回望:……当初跟着舅父做事,除了因为每个男子都对大家族的荣辱兴衰负有责任,也因为他以为跟随舅父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然而这些年,舅父的野心逐渐显露。袁朗看得清楚,段祺瑞拉拢进步人士,比起家国大义,更重要的是扩张皖系的影响力,然而与直系、奉系两派相争中的元气大伤,已经显出一些无可挽回的颓势……
和平期成会吗……脑中掠过之前看过的资料,这个组织最初在南京成立,后来移至上海。一想到能回上海,那个少年的模样便仿佛跃然眼前。
唇角不自觉地染上笑意,袁朗重新戴上军帽,略整帽沿,大步离去——不管各方势力在这场和平统一的浪潮中有怎样的野心,他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初衷,同时也是为了,能让自己放在心上的人安康无忧。
……
11月的上海,灰蒙蒙的天像笼着一层薄纱。法租界的道路两旁,梧桐树叶已渐渐泛黄。此时的上海,虽经历动荡,租界和富人区却依旧繁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仍然充满了艰辛与不易。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或是匆匆赶路的工人,或是背着沉重货物的苦力,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生活的重担,偶尔抬头望向那些繁华之地,眼中都充满了不甘的复杂情绪……
此时龙华孤儿院里,遍植的桃树已褪去夏日的繁花,只剩光秃的枝丫遥望含苞的腊梅。
“开饭咯!”许三多帮着厨房老周,把饭菜端进食堂平房。刚放稳,孩子们便笑闹着扑上来要用手直接抓菜吃。
“先洗手,再排队!” 许三多护着白馒头,故意板起脸。孩子们根本不怕他,调皮的冲他做鬼脸,却都听话地去洗了手再端着小搪瓷碗来排队打饭。
许三多和老周把食物一一分发了,又给年纪小的孩子系上易清洗的围裙……等忙活完了,许三多和叔婶们终于能坐下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