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朗,真希望今晚的月光,能替我告诉你,我很想你。
许三多,写于日本京都,1925年11月19日夜
……
11月21日,中国代表团最终抵达神户,太虚大师一行将乘坐“上海丸”号轮船返回中国。
许三多站在港口,回望这段旅程,心中感慨万千——从东京到京都,再到神户,每一处都留下了和平与友谊的火种。在美智子的翻译与陪伴下,更让他深切感受到,尽管语言和文化有所不同,但绝大多数人对于和平的渴望、对文化的尊重与交流是相通的。许三多在心中暗暗祈愿,愿这次东亚佛教大会能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起中日两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共同推动和平与文化的繁荣。而他,也将带着这份珍贵的经历返回祖国,继续在“人间佛教”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今天是真的要说再见了。”美智子特意穿了第一天和大家见面的和服,港口的海风,吹动她的衣袖,落樱袖摆振翅欲飞,她与俗家弟子团一一道别,最后停在许三多面前,微笑着向他伸出手来。
许三多握住美智子的手,脸颊酒窝深深:“我等你来中国。我们说好的,下一次,我来给你当导游。”
美智子眼中有些泪意:“真的很高兴认识你,三多。希望我去中国的时候,也能认识更多和你一样好的朋友。”
许三多鼻子也有些酸,连忙提了提手中和菓子的礼盒:“还有这个,谢谢你。”说着,有些不好意思地,“等你来中国的时候,也许你也已经有了很好的恋人,到时候换我陪你给他挑礼物。”
美智子被逗得破涕为笑:“承你吉言。等我去了中国,你可一定要介绍你那位年长的恋人给我认识啊。”
许三多笑着点了点头。
终于,汽笛声响起,悠长而深沉,像在催促他们前行。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纷纷转身,向岸边的日本朋友们挥手告别。许三多也不得不与美智子道别,跟着师长们登上了“上海丸”号轮船。
随着轮船缓缓启动,汽机的轰鸣与海浪的轻拍,交织成离别的序曲。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站在甲板上,纷纷挥手,向着岸边仍在送行的日本代表们致以最后的告别。
许三多用力向美智子挥手,随着轮船与码头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岸边的身影变得越来越模糊,最终化作了点点黑影,融入了远处的群山与天际之间。
心里难免有些伤感,然而想到这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对于推动中日两国和平交流的意义,许三多又觉得宽慰。
两国佛教界已经订立了师生交流互访的协议,应该很快就会落实。许三多告诉自己,不必为与朋友之间短暂的别离难过,美智子这么优秀的女孩,她一定会是第一批通过考核参与交流的人员,到时候,如果袁朗有时间,许三多希望能将自己第一次认识的异国友人,介绍给他。
——怀着对未来和平美好憧憬的少男少女们,却不知此次东亚佛教大会协定的友好互访,最终还是未能实现。
东亚佛教大会是一次成功的大会,但它也是一次在特殊时期召开的大会。日本学者道端良秀曾经哀伤地感叹:“我真不明白,像东亚佛教大会这样的以和平、和谐、理想的世界和平为目的的大会刚结束不久,怎么就会发生了如此可怕的战争呢?”
数年后,日本军国主义的贪婪催生了更为剧烈的战争,撕碎了一切美好的期盼,中日双方向往和平的人们所做的努力皆付之一炬。在全人类巨大的共业洪流下,他们的呐喊声是如此渺小。
乃至与世无争的佛教界,共同参与此次大会的代表们,也因战争,被迫卷入无奈的敌对之境。
曾经上万人在码头迎接中国和平使者的盛况不再。两国民间的情谊,被硬生生撕裂开来,即便是最纯净的信念与愿景,在军国主义与战争面前也显得如此脆弱无力。
许三多满怀憧憬地离开,却不知道,他终其一生,再未能见到自己认识的第一个异国朋友,美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