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从岚见状,先是微微一愣,随即便满心好奇地接过来仔细端详。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之下,她不禁哑然失笑,轻轻摇着头说道:
“没想到你竟然早有准备,其余这几个册子又是些什么?”
听到这话,解锡榆微微一笑,二话不说,紧接着便将剩余的三本册子也一并递了过去。
易从岚赶忙伸手接过,定睛一看,这四本册子分别题名为《各家女子图鉴》《科举改革》《武将培养》以及《官员考核》。
易从岚一页页翻开浏览起来,越看越是心中惊喜不断,很多内容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精心谋划和筹备方可形成如此完备周全的方案。
“这些可都是出自你之手?”
易从岚抬起头,满脸钦佩之色望向解锡榆。
解锡榆谦逊地摆了摆手,连忙回答道。
“不是,这些成果并非微臣一人所有,都是微臣的手下整理和集思广益所得。”
解锡榆深知个人能力有限,即便自己才华出众,但要想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搜集到这些消息,仅凭一己之力实难完成。
所以,他并未将所有的功劳据为己有,而是坦然承认其中不乏他人的协助与支持。
易从岚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她并没有因为解锡榆的自谦而看轻他半分。
毕竟,京城之中人才济济,能够脱颖而出并站到她面前的人少之又少。
在她眼中,解锡榆已然超越了众多平庸之辈。
只见易从岚微微颔首,接着说道。
“你那里可有这些册子的备份?若有的话,这四个册子就暂且先留在我这儿吧,接下来,你需尽快着手安排女子为官一事。”
“回公主殿下,微臣家中尚有抄录的册子留存,多谢殿下信任,微臣定当不辱使命!”
言罢,他恭恭敬敬地跪地叩头谢恩,而后缓缓起身,小心翼翼地退出了大殿。
就在此时,解锡榆正巧迎面遇上了孟氏。
只见孟氏满脸喜气洋洋,正迈着轻快的步伐朝这边走来。
然而,当她瞥见解锡榆从殿内走出时,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了些许。
孟氏向蒲枝询问道。
“他可是那位指挥使大人?”
蒲枝闻言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肯定。
“孟夫人。”
他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地喊了一声人后,便迈着大步如流星般迅速离去。
“阿岚是怎么跟他认识的?听说此人之前没什么名气……”
孟氏心中充满疑虑,回想起平日里易从岚在自己面前总是表现得颇为温和,然而不论是近期朝堂之上所发生的种种事件,还是她所任用之人,无一不彰显出她绝非等闲之辈,绝不好招惹。
细细想来,倒也是情理之中之事。
倘若易从岚只是一只任人宰割的柔弱羔羊,又怎能有今日的镇国公主
想到此处,孟氏不由自主地在心中暗自叹息一声,心中暗暗思忖道。
“也不知对于夏侯家而言,这究竟算是一件好事,还是一桩祸事啊!”
蒲枝缓缓走了过来。只见她轻声问道。
“老夫人,公主尚未歇息,您此番前来可是有事要寻殿下?”
孟氏抬眼望了望眼前这位容光焕发的女子,嘴唇微微嚅动了两下,但最终还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无事,我不过是一时兴起,你不必将我来过此地之事告知于公主。”
说罢,孟氏转身匆匆离去,留下蒲枝站在原地若有所思。
她步履匆匆地回到易从岚身旁,弯下腰去,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道。
“公主殿下,老夫人那边恐怕对您有所误解,不知是否需要向她解释一番?”
易从岚微微抬起眼眸,眼中流露出一丝疑惑与询问之意,似乎在无声地追问究竟发生了何事。
站在一旁的蒲枝连忙轻声开口,将方才在外所目睹的场景一五一十地讲述给易从岚听。
然而,易从岚听完之后却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回答道。
“无需解释,日后时间久了,她自然便会明白其中缘由。”
孟氏纵然思想开明,但终究还是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女子。
倘若让她知晓自己这位儿媳最终的目标竟是那张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恐怕会为此整日忧心忡忡、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