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她周全,将来不受太子威胁?
母妃与姑母的话忽然浮现,元曦看向悬挂的画像,画中人被炉香模糊了五官,她手中紧紧捏着兵符,上面的纹路硌得她的手生疼,借着这股疼痛她才将心中的震惊压下。
皇帝抬抬手示意她起来,知道她心结深重,也不再多说,转而提起另一件事:“杜氏既废,后宫诸事总要有个人来管,你如今也无他事,不如就暂时掌着凤印,也不需你操什么心,小事宫人自然会看着办,拿个主意就是了。”
元曦收起兵符,略一思考还是摇头婉拒道:“儿臣尚在为母妃守孝,恐怕无力打理,辜负父皇期望。至于宫务,宫中尚有诸位娘娘,父皇可择一代之。”
皇帝倒也没有强求,顺着她的话问:“那你看谁比较合适?”
“父皇应当更了解诸位娘娘,儿臣就不多嘴了。”
皇帝摇摇头,永宁哪儿都好,就是这性子太过谨慎。
“无事,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元曦闻言只得认真考虑起来,道:“怡嫔娘娘性子端庄,齐美人处事周全,父皇可从此二人中选。”
皇帝沉吟半晌,道:“怡嫔出身终究是低了些,难以服众,齐美人位份又太低。”
“齐娘娘是二皇兄生母,怡嫔娘娘也是入宫伴驾多年,父皇若有意,不如就将两位娘娘一道封妃,共同协理六宫,也算是对两位娘娘的一番嘉奖。”
一道封妃?倒也可行,自前几年德妃去后妃位一直无人也不像话。
“陈福,按长公主所说去拟旨吧。”
陈福应了话,问:“陛下,那二位娘娘的封号?”
“怡嫔就封淑妃,齐美人为贤妃。”
“是。”
元曦了悟,看来往后这后宫做主的就是这位贤妃娘娘了。
虽说本朝后宫设贵淑德贤四妃,淑妃理当在贤妃之上,但怡嫔性子懦弱且出身太低,在后宫活成了个透明人,齐美人出身武威侯府,又育有皇子,说是二人同掌宫务,可怡嫔必然只是个摆设,真正做主的当是齐美人。
不过这也正合她意,从前齐美人位份不高且无宠,尚能安安分分,可一朝封妃又代掌风印,她与她身后的武威侯府难保不会有些别的想法。
这下,太子该着急了。
封妃旨意一下,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
杜皇后强势,皇帝年纪又渐大,宫中许久不曾封过妃嫔,这下连凤印都交了出去,先前还持观望态度的人也明白废后一事已成定局,绝无更改可能了。
新封的淑妃和贤妃听说拟旨那日元曦也在,猜到自己的位份晋升少不得这位长公主相助,纷纷送了礼物到文颐宫。
齐贤妃出手尤其丰厚,还几次邀元曦去她宫中小坐,隐隐有拉拢示好之意。
元曦让人收了礼,却推辞了齐贤妃的邀约,贤妃入宫多年,从前在皇后手底下一直小心谨慎不敢有半点出错,如今突然得了势,各宫见了她都要尊敬三分,正是春风得意之时,猛地被拒,倒是脑子清醒了不少,想起来皇后只是被废,可还活得好好的呢,自己要是招摇太过惹了她的眼,只怕将来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反正如今凤印在她手上,前面又还有个淑妃顶着,有些事慢慢来,杜平央向来自视甚高还不是落得个这样的下场?往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齐贤妃收敛了不少,宫中一时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
不过近来边关倒是战事频起,元睿已经离京,西北有不少封大将军旧部,若能加以招揽,至少元玟一时半刻便动不得他。
竹苓见元曦似是心事重重,便道:“殿下,萧世子这个月都邀了您四回了,今日又送了帖子进宫,您还是不见吗?”
“罢了罢了,这次又约在哪儿?”
竹苓一喜,忙道:“在珍汇楼,世子说您近来必然食欲不振,珍汇楼新请的厨子擅做些别出心裁的菜式,您或许会喜欢。”竹苓边说边朝着细辛挤眉弄眼。
元曦暗暗摇头,吩咐出宫。
萧海晏显然是做足了准备,元曦到时,小阁中的地龙烧得正暖,阁内摆着红梅,映着窗外的白雪,分外动人。
萧海晏听说元曦答应出宫,早早就赶来此等候。
自贵妃病逝后他就一直没能见到元曦,成日放心不下,可次次递帖子文颐宫都说不见,也不知她是不是病了。
元曦进来对上萧海晏担忧的目光,倒是忍不住一笑:“萧世子这副模样,我还以为我命不久矣了呢。”
萧海晏轻斥道:“胡说八道什么,这种话也能乱说?你是诚心要气我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