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应淮觉得自己的人生从某种角度来说,应该是非常失败的。
一手创立起来的咖啡品牌最后由不得自己做主。
十年的感情被质疑不是真爱。
事业和爱情双失意,在三十四这个年纪,算是重大打击了。
所以周应淮回了老家黎阳,人在疲惫的时候总是习惯回到最熟悉的地方寻求慰藉。
黎阳的生活节奏很慢,慢悠悠起床,慢悠悠吃饭,再慢悠悠地逛逛公园,在老树下和老头们下下象棋。
好像提前步入了退休生活。
这样的日子过了个把月,然后周映央找到了他。
倒也没说别的,就让他去处理一下老宅子的事情。
也没什么太大的事情,就是那片被划成了文化保护区,看老业主是愿意拿钱走人,还是配合进行改造。
周映央让周应淮去处理,别像条咸鱼一样躺着了。
周应淮说周映央嫉妒他躺平。
有房有车,有投资,还有点存款,没有对象没有孩子,在这个小城市里面的确可以躺平了。
周映央问他:“那你往后都这么过啊?”
周应淮当时想说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但这话没说出口。
他躺不平。
还有喜欢的事业,还有想做的事情。
所以周应淮说,这事儿就交给他吧,他来处理。
跟周映央说了那话后,他倒也是很忙碌了起来。
到老街那边的街道办去了解了一下,又联系了以前的同学,对老街的规划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他就跟家里商量老宅想改造一下开个咖啡店。
本来就是家里的老宅子,有感情的,真要说拆迁的话也是舍不得。
加上周应淮又有想做的事情,家里也是支持的。
那段时间周应淮挺忙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咖啡店上。
咖啡店的装修他没找设计师,自己设计的,又另外找施工队对老宅进行改造。
老宅外部建筑要统一装修,内部就完全按照他自己的想法。
咖啡店里小到一块瓷砖,大到各种机器,都是周应淮亲自跑下来的。
这种感觉像是回到了当初开第一家店的时候,充满了干劲。
期间,褚琳知道他在黎阳开店的事情,给他打过电话。
分手其实也有一段时间了,周应淮自然是想她的,十年的感情怎么可能说忘就忘了。
还想告诉她,在筹备新店的这段日子,想到了当初她陪着他开店的过往。
那些回忆,他都记得。
但褚琳的这通电话打来,并不是恭喜他的。
她说:“应淮,你从事咖啡行业十多年了,也开了那么多家店,你这次的投资真的很失败。一个尚在开发中的景区,根本不知道前景如何。你一下子砸进去百八十万,什么时候才能回本?应淮,你太任性了。”
褚琳的话像是一盆冷水兜头浇下。
以至于周应淮那些想跟褚琳说的话,全都咽了下去。
周应淮昂了声,“你又不是第一天认识我。”
“你要继续为了那个破店,留在黎阳吗?”
如果这个时候说情怀,说理想的话,也许他跟褚琳在电话里面会吵起来。
周应淮反问她:“你愿意为了我来黎阳吗?”
褚琳沉默了。
她这一次的沉默,让她往后就算说再多次的愿意留在黎阳陪他,都没用了。
感情也不是一下子淡下来的,是日积月累。
周应淮继续装修他的咖啡店,期间他跟黎阳的一所特殊学校联系过。
校方得知他想聘请特殊人群为店员,是有顾虑在的。
虽然校方这边的确有给学生介绍工作,但多数是不需要面对客户的。
这样就不用直面异样的目光。
周应淮说试试吧,也许就有合适的呢。
他还给学校捐了套咖啡设备。
这个期间认识了温妤,温妤觉得周应淮的提议很不错,而且也给了学生们一个就业机会。
多方协调下,校方增开了咖啡课程。
还真让他挑到了合适的员工。
咖啡店开了。
取了个被周映央吐槽说很土的店名——星星的咖啡馆。
土吗?
好像是有点。
但习惯了就好。
开了咖啡店之后,周应淮的生活好像变得很有奔头了。
虽然这个店和先前褚琳预测的一样客流量不会太大,但小城市小地方,还是个没有完全开发出来的景区,周应淮也不觉得它能每天有过万的营业额。
他也挺会安慰自己的,起码不用房租,还有一些补贴。
咖啡豆用的也是自己庄园种出来的,都不算成本。
周应淮的心态很稳。
他以为日子会一直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下去。
也没再期盼过生命里还会有另外一个人的闯入。
周应淮在动车上的时候并没怎么留意到舒怡,出手扶她一下也完全是出于本能。
但她的衣服很好记。
在医院去接他那恨不得把天捅个洞的外甥周序的时候,又一次看到了她。
真正对她有印象,是店里来了个难缠的顾客,她安慰孙煜的那些话。
其实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将自闭症患者跟正常人区别对待,觉得他们有病,需要被特别对待。
而有时候就是这种下意识的区别对待,会无意识地伤害到他们。
舒怡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就多留意了一下。
当然了,周应淮也没想到沈主任给他安排的相亲对象,会是舒怡。
家里人希望他能有个伴儿这个想法他理解,但那时候的他,也的确没有要开始下一段感情的打算。
且不说他跟褚琳还断断续续有联系,就说他自己,也不确定能给对方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