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坐等与苏轼和离[美食] > 第64章 熙宁七年

第64章 熙宁七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了任采莲的应诺,季璋心安理得当上了甩手掌柜,以一个客人的身份迎接了在北宋的第一个新年。

与现代大差不差,苏府在年前便着手开始翻新、大扫除、采买,为新的一年扫净来路。经常出门的季璋还被任采莲喊着,顺路带些必要物件回府,被动地参加其中。

辩才也有了上次被声东击西的教训,此次任凭季璋好说歹说皆未得到更进一步的探视权。

她只得作罢,按照侧敲旁击打听来的北宋习俗,精心为苏迨准备一盒不出格的除夕饭。

熙宁六年,除夕。

一向人流如织、香火旺盛的上天竺寺,也败给了这亲人相聚的佳节,香客只有零星几人,拎着食盒的季璋和二宝便是其中一员。

“苏大娘子,您来了。”守在寺门处的小沙弥瞧见季璋,颔首行礼道。

季璋也颔首回了个礼,“可是辩才法师让您在此处等我的?”

“是。”

小沙弥转身朝寺内走去,“今日寺内忙碌,师傅怕苏大娘子走错了地方,这才让贫僧在此处等着。”

这老秃驴哪里是怕她走错,是怕她去见苏迨罢。

不过如今替代的人选已经找到,度牒的事也在托钱叔打听,相信很快便能将迨哥儿接出来了。

“那麻烦小师傅了。”

季璋不急于这一时,对辩才的安排并未提出异议,反而来了兴致打听起僧人们是如何过年的,“今儿是除夕,不知寺内可有什么特殊安排?”

“无甚特别安排,与寻常日子并无差别。左右不过就是诵经祈福,往后几日会举行法会罢。”小沙弥客套地回道。

季璋闻言,不禁将孤坐佛门的苏迨与今日四处游玩的苏迈相比较,内心蓦然涌上一阵心疼,道:“师傅们辛苦了。”

用过午膳后,苏迈与她是一道出门的。她给迨哥儿送除夕吃食,而苏迈则是与同窗打捶丸、看斗茶,享受着书院休沐的大好时光。

“出家本就是修行,苏大娘子言重了。”小沙弥道,一副早已习惯的神情。

北宋除夕有吃馎饦的习俗,不过这直接用羹汤煮熟的面条不易保存,故而季璋准备直接在上天竺寺内现做一份。小沙弥也知晓此安排,直接将季璋带到了斋堂厨房。

“厨房已到,苏大娘子请自便。”

小沙弥正欲离开却被季璋开口打断。她望着冷清的厨房,蹙眉道:“小师傅,你们今日是不吃馎饦吗?”

且不说除了没有准备馎饦,连其他过年应有的东西皆没有,可谓是十分寒酸。

小沙弥指了指不起眼处的菜筐,回道:“此乃风俗,自然是要吃的。只不过眼下距离申时尚早,斋堂的师傅们还未开始准备。”

堆满菜筐的白菜在数量上完全够上天竺寺的僧人们吃,不过在品相上却是差了些,看着灰扑扑的。明眼人一瞧便知,这菜应是之前储存在地窖里的。

这话倒是提醒季璋了,寺庙与寻常百姓一日皆只吃两顿。眼下才刚刚巳时,再等半个时辰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苏大娘子若是无事,小僧就先告退了。”小沙弥不欲多留,见季璋沉默无话随即便离开了。

二宝顺着季璋的视线望去,瞬间明白了自家娘子的心思,出声提醒道:“娘子,咱们只带了几颗新鲜生菜,只够做一碗的量。”

眼下寒冬还未过去,外面天寒地冻,寻常人家吃的都是这种地窖储存的蔬菜。而她们带来的则是府内采买的新鲜蔬菜,青翠欲滴,光是瞧着便能想象出清脆多汁的口感。

季璋收回视线,“就做迨哥儿的那份罢。”家中还有两个孩子,她还要赶回苏府陪苏迈和苏过过年,无法在这里耽搁太久。

“是。”二宝将食盒打开,将带来的东西一一拿了出来。

盒内除了几颗水灵灵的生菜之外,还有一传言祭祖后食用能祛百病的五辛盘,以及讨彩头的百事吉。

五辛盘实则是一道凉菜——将洗净的韭菜、芫荽、芸薹(油菜)撕开摆在盘中,然后拌以在腊八当日腌渍的蒜和藠头(薤),最后在中间插一根线香,线香顶端还粘了一朵纸花。

季璋虽不懂这是何之意,不过还是连带着线香也带来了,尽可能还原家中饭桌上的一切,只能让迨哥儿感受到一点家中的年味。

百事吉实则是一道水果盘,不过取了这讨彩的名字——将柿子与橘子和柏枝同放在一个盘内,吃饭前按照“柏柿橘”的顺序,先折断柏枝,再依次掰开柿子与橘子,以此来获得“百事吉”的寓意。

这水果保存不易,季璋本想仿照外面小贩售卖的绣着柏枝、柿子和橘子的百事吉结子,自己绣一个送给迨哥儿。这样既方便保存,也方便迨哥儿日后自个保管。

奈何那些日子,朝云瞧见苏迈房中的端午百索说漏了嘴。季璋这才知道她给迨哥儿亲手编制的那条百索,压根就没送到应到的人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