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他的桉她的树 > 第51章 铁轨

第51章 铁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杨桉:「静薇补齐的资料给你发过去了。」

静薇:「好,我们已经在改了,前面的推敲都在,只是材料和报价得重来。我谢谢你!」

又看着她发来满屏的愤怒表情包,杨桉回了一个狗头。

随即拿起文件夹走进陈寒林的办公室。

“处长,你知道城南湿地的那片有洪水爆发过的历史吗?”

陈寒林略微思考,“不太清楚,我也是一几年的时候才调过来的,怎么了。”

随后示意杨桉,“坐。”

杨桉把文件夹递到他手里,“上世纪□□年的事,因为当时部分的政治原因,所以并没有记录,但是后补的记录马马虎虎地提过。”

陈寒林看着杨桉查到的资料,眉头紧蹙,“那一块的主体只是景观部分?”

“嗯,度假区主体建筑在湿地以北1.5公里处,而且两地高差25米,安全问题不用考虑,至于下游片区的良田,即使河流改道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经济损失无可避免。”

“那现在是?”

“投资。建筑离太远,景观部分若是要兼顾蓄洪安全,就必须改,改的话……”

“你这是求到我头上了?”

杨桉微微一笑,“毕竟你人脉广嘛!”

“只剩投资了?看你的样子已经是有把握了,只要不是太多就行,款项得有出处,一毛一块都要核查清楚。”

“是的,方案没有大问题,我先禀报一声,和设计方尽量压缩,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看金主舍不舍得继续割肉。”

“太细节的,轮不到我们管,只要把他们吸引过来,项目也不是一天天就能完工的,况且已经确定了方案,偶尔改动就不奇怪,追加投资的时候,你清楚就行。”

“好。”

临出门,陈寒林又叫住了她,“你和铭笙资本的谢董认识?”

杨桉被问得措手不及,“不认识。”

她并不想人知道这层关系,而且谢树的身份在处长眼里就是人脉。

那是她喜欢的人,不是她向上爬的东风。

况且现在真的算不上太熟。

可是处长在为什么会这样问?难道那晚被人看见了?

下一个项目,老城区的旧铁轨需要外出实地调研走访。

城市更新是当下城市建设的大热选题,景观和历史文化、人文民俗、城市建筑的碰撞搭建,也是城市化进程下的复兴基础建设的有力举措,而一定背景下的旧铁轨、钢厂或者老旧建筑就适合作为承载体,旧的记忆融入现代生活肌理。

纽约高线公园,或者东北地区旧钢厂的改建都是更新工业建筑的成功且著名范例。

头顶的高架车辆呼啸而过,远处的露天地铁疾风破剑后钻入地下,早已退化的火车也曾代表着城市的兴盛,可现在这条风靡一时的城市命脉即将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杨桉和陈放踏在蜿蜒的铁轨下,没有火车通过,轨道上的砧木冷寂斑驳,小巷边界扩展到铁轨的边墙,矮墙上的爬山虎,爆花一地的炮仗花,周围的城区筑起密密匝匝玻璃高墙,只有这狭长的轨道像是被人遗忘的疤痕。

背手的老头趿拉着鞋走在日暮里,昏黄天际遍布鱼鳞般的破碎流云,沿着轨道边鳞次栉比的房屋交错杂列,有人在萧瑟街道遛狗寒暄,有热热闹闹小吃一条街,也有专心归家的小孩背着书包三五成群在街道追逐嬉戏。

温情又疏离。

杨桉远眺着脚下这道白色疤痕,它发散生动也持续衰亡,保留?拆除?还是活化?

以及怎么给投资者画大饼?

铁轨的调研进行了一半,天色变暗蓝,说起晚饭,两人不约而同地选择进入到一条小吃街。

人是主体,不管对于建筑还是景观来说。

所以铁轨附近日常就是人文的发掘地,人流的考察也基于此。

饭桌狭长,杨桉坐在短的一侧,拍摄仪器就是两人的手机,陈放虽然拿着摄像,偶尔也会用手机拍一点。

陈放时不时给杨桉看,他觉得不错的角度和纪实,杨桉晃眼看见一张广角,【铭笙资本】的大字挂在楼顶,铁轨和边墙、铭笙资本大楼三者的边线相交于铁轨消失点,现代入侵意味和顽固的历史性穿透在高楼间稀碎的阳光下,建筑大楼显然成为主视点,极具割裂感。

“这张作为主要故事点吧!”杨桉按住屏幕。

“我看行!”

她这会才想起来,他们好几天没联系了,可是杨桉回家后才发现,没有他的微信、电话号码、住址……仅剩的企鹅早已被他注销了。

而她只是念想和一昧的精神鼓励,从未有过具体行动。

两人是反方向的地铁,吃完饭就在店门口分别。

杨桉走到街角,又倒回去走上铁轨,铁轨划分了两个街区,被当做人们晚饭的遛街步道使,沿途的柳树又高又阔被当做篱笆,粉色和白色的夹竹桃乱糟糟在铁轨栅栏外侧,有的伸出栅栏栅格网,像是墙角留缝里的杂草,寻觅着自己的野春天地。

进到大楼前,杨桉在前厅的公共卫生间简单打了口红,重新扎了扎头发,鞋子上有轨道上的泥灰,纸巾沾水轻轻刮上一圈,白鞋表皮立马新了一度。

果然还是不可能见到,前台说要预约,杨桉退回接待大厅的沙发,看着下班的人来人往,回去了还是等等?

看着陈时的微信,她发了几分钟的呆,直到被人叫起。

“杨桉?”

是哪天的司机。

张润得了谢树嘱托,要去找聂尘炀拿一份东西放到他公寓,谢树今晚可能加班,他让张润先回去,从顶楼下来就看见大厅里的杨桉。

杨桉起身,“您好!”

张润看出她的腼腆,“和小野一样,叫我润叔就行!”

“润叔!”

“来找他吗?”

“只是路过。”

“跟我来。”

张润暗想小野会不会反感于他的先斩后奏,算了,他老了,脸皮老厚了,耳朵起茧,眼睛也看不太明,偶尔脑子不清醒也没事。

老天会饶恕的。

张润径直刷卡上了高层的专用梯,按下36,让杨桉错身站在他身后,好方便大厅的视线打量,特别是导询台的接待人员。

电梯朝向另一边是透明玻璃窗,完完全全的铁轨展现在开阔视野里,杨桉盯着脚下的白色线条边界随高度上升递减模糊,暗想,老旧铁轨可以更新。

那,人呢?可以更新吗?

张润本想直接敲门,才想起来谢树还在会议室,听取几个部门经理的第四季度预算报告和前三个季度的财政结余。

直接让杨桉进他的办公室实为不妥,杨桉也看出来了。

“润叔,我就在外面等着吧!”

张润领着她到一旁的休息区,尽量避开秘书室的人,“他还在开会,会议可能持续两个多小时,然后可能还有一个跨国会议,你能等吗?”

杨桉看了一眼时间,才7点出头,还早,“可以。”

张润微笑着点头,像是对杨桉的没有离开长舒一口气,“想喝咖啡还是茶水?”

“白水就好,谢谢润叔!”

“好,你在这里等我一下。”

趁着空隙,杨桉打量着这里,楼梯间旁的狭小休息处,隔开了外面的人群流动动线,有效避开来访人员的打扰,而另一侧是玻璃幕墙,出口外是一个露天休息池,整个空间是一个半开放格局,显然是对内部人员开放。

张润回来时,杨桉已经摆上了笔记本,开始了就地办公。

他放下了水杯,“这里直走过去,就可以看见茶水间,里面也有小零食,不用介意,我已经和秘书室打过招呼了,就说是临时来找他的合作伙伴,也给小野发了消息,我还有点急事处理,必须先走。”

“好,润叔慢走!”

杨桉觉得这样妥帖的安排让人舒服,说是他的合作伙伴比是他的朋友更让她放松,朋友的话谁能保证不乱想,伙伴的话就是同事,总之更具有说服力。

杨桉一番天马行空后,又看见润叔拿着一张毛毯回来,“这里开门时,风很大。”

他也没有直接递给杨桉,而是放在沙发上,方方正正的蓝灰色,绒面被压下后缓缓恢复毛状,让人觉得卷过指腹、贴上皮肤肯定触感好极了。

“谢谢润叔。”

杨桉也没有多扭捏,只是换了一个工作场地,很快投入工作。静薇的改版总平已经发了一版,她要抽空看一下,今天的调研要做留痕。

两个半小时后,部门经理会议结束,谢树回到办公室,陶森章已经接入了会议,看到谢树后起身,“谢董,一分钟后!”

“好,帮我泡杯咖啡过来,浓一点,没什么事你们可以下班了。”谢树推开办公室门,边走边说。

“好!”陶森章听到下班,走向茶水间的时想雀跃地跑起来。

冲咖啡的时候,才抬头看见远处的身影,他突然想起来忘了这一茬。

刚刚他们还在讨论,张润亲自带上来的人,没有预约,她会不会是那个老赖的手下纠缠着公司某个项目不放,直接杀到了总裁办公室,懒于应付之下把她撩在一旁,让她吃闭门羹。

而且,杨桉现在披着毛毯,面前的电脑反衬一脸的蓝光,完全公事公办的态度,仿佛没什么能撼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