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大后方
整个十月,沈嫣都是在监工中度过的。孙匠师干活卖力,沈嫣提供的建材又很充裕。于是他们抓住秋天不冷不热的好天气拼命干活,项目建造的进度超过了沈嫣的预期。
期间,沈嫣只有一天没去工地,那一日,她带着若湄去拜见王皇后,顺便献上了一个玻璃盘。仔细一瞧,玻璃盘带着点绿色,呈现出自然起伏的状态,恰似一片随风飘荡的荷叶。
王皇后见了,惊叹不已:“那个茶盏已是不易,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东西,难为你想出来!”沈嫣暗暗观察,见王皇后并无嫉妒之色,但还是不敢懈怠。
沈嫣微微欠身,温和回话:“其实之前就想着造这个荷叶盘,只是虽然纯净剔透,但与荷叶相去甚远,如今终于造出了带绿色的,这才敢来献给娘娘。”
盘子里盛了水,放上一朵新摘的睡莲,惟妙惟肖,真是绝妙的清供。
王皇后点头,很赞赏她的用心,又见若湄亭亭玉立,口齿清晰,对沈嫣就更加满意了。王皇后这里也给了赏,是五十两金子,虽然不能与新帝相比,但也算是比较大方的。
都珂见到金子,很是高兴。这些日子一直是只出不进,物料的钱、工程队阶段施工支付的钱、两处矿场支付的工资、新建石灰窑和扩建砖场的投入、家下人的月钱和做冬衣的钱,都珂记账都记得心惊胆战。
这五十两金子到手,又可以应付一段时日了。
沈嫣倒不在意:“如今已起西风,天气很快就凉了,京里都要开始用炭,山阳的煤矿就可以挣钱了!”
沈嫣说得不错,一到十一月初三,风雨大作,天气骤凉,汴都的炭火应声而涨,沈嫣的小煤矿那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都珂一边打着算盘,一边神采飞扬:“大娘子,咱这也算是日进斗金了!”
沈嫣望着地上的染霜的落叶,一边计算着卖炭的收入,一边又有点担心,不知城南的穷人会不会受饥寒、出征的大军不知道会不会受到影响。
沈嫣有些唾弃自己的伪善,恰巧石妈妈来报:“大娘子,隔壁刘守备的夫人宋大奶奶递了帖子,明儿个想跟您见一面。”
沈嫣搬到此处之后,一直东奔西走,与周围邻居并不熟。其实这一带住的,都是关振楣从前的同僚,如今已是禁军中的中高级军官。
沈嫣点头应了:“是该见见礼才是。”
第二天一早,宋大奶奶果然上门了。沈嫣一看她不到三十,虽不算十分美貌,但收拾得很是利落,一开口也是直奔主题。
“沈大娘子,近日天气寒冷,城里城外都有不少穷人忍饥挨饿,十分辛苦。我想着我们都是晋北过来的……妹妹你虽然不是,但关将军是我们一起的,咱也给晋北军做做脸,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做些善事,不知妹妹意下如何?”
这样的事,沈嫣当然是赞同的,不过她不知这宋大奶奶的路数,故而看了看一旁站着的石妈妈。石妈妈微微点了点头。
于是沈嫣便说:“还是姐姐想得周到,我前些日子看天气冷了下来,还在担心有人受不住呢。我这里碳是尽有的,想来也用的上。”
官家赏赐了沈大娘子一个山阳的煤矿,这事儿还没有传开来,宋大奶奶见沈嫣大方承认,说话也不拐弯抹角,顿生好感。
不过宋大奶奶也是有分寸的人,问孤女寡嫂要钱,不可太过,因说道:“或者也可荐他们去你矿上做工。”
以工代赈这法子自古有之,沈嫣并不反对:“若是有愿意的,又踏实肯干的,自然好了,我们炭场正缺人呢。至于石炭,我是照捐的,也表表我们关家的心意。”
沈嫣这话有几分保留,盖因矿工比较艰苦,如今城中又缺人手,很多人宁愿在城里找活儿干,也不太愿意去矿上。不过她嘴上是应了宋大奶奶的,嫌辛苦不愿去,可就怪不得她了。
宋大奶奶见沈嫣上道,性情也与她相投,相见恨晚,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宋大奶奶高高兴兴地走了。
没过两日,宋大奶奶又来,有些尴尬地看着沈嫣,踌躇了片刻,说道:“那个……段侯爷说,他替您捐了银子,我原先不知道……”
段久和沈嫣的关系,附近的将官们谁不知道。这会子段久替沈嫣出了这钱,不知道他们要传成什么样子。
沈嫣气呼呼地道:“不算不算,他问过我了么?我得了官家的赏赐,愿意捐这些,这是我高兴!谁要他出这个钱?!”
宋大奶奶听了沈嫣的声声抱怨,先是愣住,然后又好笑起来,有心要逗她几句,但碍于与沈嫣还不算熟,只能劝道:“段侯爷也是好心,怜惜你独自一人还带着孩子……”
沈嫣不依不饶:“姐姐,你务必把钱退给他!我不要他出钱!还有,是不是要给前线将士制冬衣了?你可别让他替我出!”
宋大奶奶憋不住大笑起来:“他又不会做针线,制什么冬衣?要我说,前头救助灾民的钱他出了,这做冬衣的活计,你揽了,这才叫有来有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