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涨涨涨
沈嫣用一场别开生面的开业典礼,让陕州百姓大开眼界。客栈的一楼食堂,从早到晚都是客满的。洪兴的兄弟们到处大肆吹嘘,这位在“范楼”学艺的曾大厨,手艺有多好。
民以食为天嘛,又碰上云来客栈开业八五折折大酬宾,大家迫不及待想要享用一番传说中“好吃到掉眉毛”的美食。
“李大哥,怎么在这儿遇上了?今儿不出工么?”
“哎呀,我们坐一起嘛!嘿,听说今天打折,咱多点两个,一起尝尝呗?”
“兄弟,我强烈推荐那道红烧肉啊,好吃!豚肉美味,好吃不贵!”
陕州离新都洛城的工地很近,不少百姓也赚到钱了,底气也就足了。你说得天花乱坠,大家少不得要来尝尝鲜。
有拖家带口的,有工友相约的,当然也不乏自己馋嘴的小年轻独个来的,食堂一下子爆满,往往还需要拼桌。
东坡肉、麻油鸡都是平民美食,果然大受欢迎,水晶脍、乳炊羊是有点水准的厨师才能做出的菜品,而玫瑰乳酥、山海兜则是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尝过之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这钱花得值。
果然自古以来,百姓就喜欢为口腹之欲而买单!
看着大伙儿扶着肚子,意犹未尽地走出食堂,沈嫣想到那个著名的笑话,“什么恩格尔系数,恩格尔他吃得明白麻辣烫烤鲈鱼红烧肘子四川火锅地锅鸡铁锅炖大鹅……么?”
你看这陕州百姓,过了几天好日子,手里有几个钱,就愿意上这里吃好吃的来了。随着堂食生意的人气暴涨,就算没有客栈业务,他们仅凭这个食堂,也能经营得下去吧?
都珂一边估算翻台率,一边在心里乐开花。沈嫣则在客苑单独宴请赵主簿。果然酒过三巡,赵主簿就打探起云来二期项目了。
“沈大娘子,我听说朝廷要在我们陕州建一条小运河,正好连通了云来二期的塌房和黄河,此事甚好啊,可惜可惜,明明在我们陕州,朝廷却不让我们插手……”赵主簿一个劲儿地诉苦:“百姓们也该过一过好日子了。”
沈嫣还想哭诉呢,这修运河的钱要她来出,回头官营的塌房还要与她的塌房竞争,真是为谁辛苦为谁甜啊!
沈嫣装作喝多了的样子,道:“此事都是工部的大人们说了算。怎么,舒大人没有与你说么?据我所知,他与赵主簿您,可是老乡啊!”
赵主簿继续叹息:“奈何此事不是他说了算。官营的塌房,是他们工部在管,收了钱,也是算工部的,跟陕州没有关系。我虽然不是陕州人,可是在此地当官,自然要为陕州百姓着想……”
沈嫣对这种“在其位、谋其政”的有为官员还是比较认可的,怕就怕那种尸位素餐、光收钱不办事的人,于是说道:“大人,等运河修通、塌房建好,人来人往都是生意,住税过税,必然收到手软,您又何必只盯着塌房呢?”
赵主簿的心思,沈嫣也明白,这么大的项目划给中央直营,他们地方上收不到钱,自然是羡慕嫉妒恨的。
但俞国商业税的种类非常多,海关收关税,各州县的运河驿站则收过税,而集中交易的市场还会收住税,地方上还会摊派一些力胜钱等附加税。
“大娘子看得透彻,我们陕州这里必然要设一个税场!”赵主簿喃喃道:“届时,恐要与户部分账。”
“这就对了,”沈嫣笑道:“物流走的就是流量生意,大家愿意来,附近码头、塌房、邸店、客栈就有生意,当然也少不了抽税。不过黄河运河沿岸、官道两边这么多驿站,我们把服务做到最好、收税也定得合理,人家才会愿意来。”
“不错不错!”赵主簿主动敬了沈嫣一杯:“沈大娘子说得在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畅想起陕州的美好未来。等沈嫣送走赵主簿,已经要到下午了,有客人陆续来住宿,沈嫣又关心起客栈的入住率来。
临近傍晚,除了沈嫣住宿的客苑,其他房间已经全部客满。开业头三天,营业额顺利破一百贯,沈嫣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另一方面,沈嫣也在和两位匠师确定二期的施工方案。运河、塌房和码头如果同时开工,沈嫣就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这是她之前从未遇到过的。
尽管“天工坊”日进斗金,但天工坊算是一个合伙制企业,账面资金不是沈嫣可以随意调用的,毕竟另一个股东是归元帝,她敢从人家兜里掏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