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酒那日在官府门口闹出的事,转眼便有了结果。
李流苏也没想到,那位蒋大人竟如此不给陈氏酒行老板面子。陈荣荣的父亲因此事被抓进大牢,蹲了半个月。
承福绘声绘色地描述陈老板出狱时的狼狈模样:“听说陈老板那大肚子都瘦了一圈,他女儿陈荣荣更是因为老爹做的这丢人事,觉得面上无光,半个月都没出门呢。”
李流苏手里拿着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扇着风,低声笑道:“好了,你翻来覆去已经说了不下三遍了。我给你拿钱,你去街上买些月团回来。”
承福眼前一亮,激动地答应下来,“好嘞!”
对于美食,他一向热衷。
李流苏看着他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马上就要到中秋了,她这几天将全部精力放在了研制新品上。
与中秋最搭的自然是桂花酒。但在古代,普通的桂花酒在各家酒肆中都能轻易找到,没什么稀奇的。
李流苏心想,若想在酒水上出彩,估计还是得靠“调制的鸡尾酒”取胜,从口感和卖相两方面下功夫。
若论起桂花,李流苏自认为在古人的饮食中,此物绝对占着较高的地位。桂花糕、桂花茶、桂花蜜、桂花酒,几乎各种食物中都能找到桂花的踪迹。
就连现代的各路奶茶店也争相推出桂花产品。更有甚者,还推出了桂花味儿的拿铁,李流苏曾经尝过,倒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她心中设想的是做一个桂花酒冻,只是古代没有现成的凝固剂可选。
翻了不少书,李流苏才找到一个看似可行的办法。
首先将一种名叫石花菜的海藻冷水浸泡两日,然后用文火熬煮六个时辰,接着再用细纱布反复过滤三次。
李流苏试了试,竟然真的和现代的凝固剂效果差不多。她又惊又喜,将这石花菜提取出来的东西和酿好的桂花酒按1:3的比例混合,再加入腌制好的桂花蜜。
为了增加香气的复杂性,她还往里面滴了几滴玫瑰露。
紧接着,将尚是液体的混合物倒入模具中,撒上一些碎金箔,然后吊在井中阴凉成冻。
这桂花酒冻就做好了。
这过程看得承福直咬牙。那可是金箔啊,金箔!造价成本直线飞升。
不过李流苏却没太在意,她本就只打算以这个东西为噱头,根本的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酒客进来买她的桂花酒。
李流苏将酒冻铺在琉璃盏的底部,然后倒上一定比例的糯米酒和桂花酒。
最终,再撒上些干桂花,一杯卖相极佳的新酒就大功告成了。她为此取名为“金风玉露”,一个颇为风雅的好名字。
除此之外,她还推出了团圆盏。这儿主要是在酒杯上面做了文章,九个小杯放在一起正好能拼成一个满月的形状。
和现代过年饭桌上能拼成一个圆的瓷盘有异曲同工之妙。
团圆盏的每杯里面都分配着不同的酒水,正适合三五好友聚会共享。
等到了中秋那天,李流苏还特意做了许多桂花糖藕送给来此的宾客们,权当个下酒小菜。
她将“玉露金风”的告示贴在门外,上面只有几个字,“金子做的酒”,简洁明了却又引人注意。
今夜酒肆的客人多半都是奔着这五个字来的。
不少人表示,金子竟然也能做酒?还真是个稀罕事儿。
只可惜,由于此酒的价格过高,前半夜都过了一半儿了,也没有人尝到这口酒。
李流苏边擦着玻璃盏边想。以前去夜店蹦迪的时候,还真碰见过富哥富姐玩嗨了当众撒钱。
也不知道今夜酒肆什么时候才能来个有钱人,别说当“散财童子了”,就让金风玉露在众人面前亮个相就可以。
或许是她心中的嘀咕被老天听见了。门口的风铃声应声响起,李流苏循声望去,只见蒋柔笑嘻嘻地走了进来。
“我在门外便看见了你的招牌,金子做的酒倒是稀奇,给我来一杯。”
蒋柔在酒肆的吧台前坐下,李流苏一边调酒一边和她闲聊,“蒋小姐可是好久没来了。”
蒋柔轻声笑了笑,“家中在商议我的婚事。”
李流苏微微吃惊,不过却没说什么。
国公府小姐的婚事,不是她能随便议论的。
倒是蒋柔,她苦涩地笑了笑,像是竹筒里倒豆子一样说着自己的心烦,“你是不知道,那人从小就和我有了婚约,可他现在却不喜欢我了。”
李流苏静静地听着她的诉说。听到最后,她明白了,原是有婚约的青梅竹马,从小相伴长大,然而竹马长大后却爱上别人的故事,
怪不得之前蒋柔看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时,那么触动。
“你说他既然知道自己有婚约,为何还要去爱上别人?”蒋柔的语气中充满着愤恨。
不过她转念一想,这世上又真的有人能控制自己的心动吗?
每每想及此,蒋柔原本愤恨的心便又泄了气,觉得此事也怪不得他。
她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有些自嘲地对着李流苏道:“你知道吗?是他亲口和我说的,他爱那个女子,那是他从未体会过的感觉。”
李流苏听着她话中的情绪起伏,将调好的酒推到了她的面前:“好了,这就是金风玉露。”
蒋柔原本还在胡思乱想的心,一下子就被眼前的酒给吸引了去。
只见透明的琉璃盏在烛光下闪烁着光芒,不仅如此,那酒中掺杂着星星点点的金色,想必就是黄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