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切成三角块备用,热锅凉油,放进几片大蒜瓣,小碗里备好的葱白,只需要放入一半,增加油香味。
葱白被热油煸至边缘金黄,葱香味就四散来,他眼疾手快的把葱从锅里捞出,防止产生糊味,只留下葱油。
不少人家在搬着桌子来到他家门口,周宁和几个小孩们也在搬凳子。
小孩们挤着脑袋围着看周景年做饭,村里小孩都知道阿宁的兄长做饭最香。
豆腐顺边下去油锅,把表面煎黄,把葱油吸收入豆腐之中。
旁边的婶娘啧啧两声:“难怪说周家小子做饭香,就一个豆腐,都舍得下这么多油。”
“我家小子每天都说周宁吃的好,要我学她兄长做饭呢,今天可得尝尝。”
周景年不置可否,酱油沿锅下入,伴随“滋啦”一声,豆腐把酱油也一并吸入其中。
他顺势加入清水没过豆腐,这可是他的一次厨艺展示,这不得让他声望涨上几分?
盐和之前炸过的葱白撒入锅中,炖煮一小会,最后把另一半新鲜的葱白撒进去。勾芡。
这是周宁平日里最爱的一道素菜,简单好吃。
“张嘴。”菜还未出锅,周景年依旧要周宁先尝菜,她当即理会兄长意思,踮起脚,鼓着小脸吹动豆腐。
周景年看差不多,直接塞到她嘴巴里。
豆腐疏松的质地,吸纳不少汤汁,豆香味和葱香酱油香完美融合,葱白因为烧制,还产生了一股甜香。
“好吃吗,阿宁。”旁边的小伙伴们眼馋极了,他们在家都没见过这样提前吃菜的。
“好吃,这是我兄长拿手好菜,还是我点的。”
听到最拿手,鼻子里都是争先恐后的香味,小孩子最不经馋了,尤其是看到周宁最先吃上。
开始有小儿哭闹要吃,旁边的大人有些窘迫,想开口要上一块,看到周景年已经出锅装盘,倒也不太好意思。
“阿宁,你带朋友们去看看你的屋子吧。”周景年看围上来的小孩越来越多,有的快要扒灶台了,只能把他们知会离开。
周宁听到介绍自己的屋子,浑身充满干劲。
“翠花姐,我带你们过去看看,我屋子可好看了。”
他们这里基本上都是夫妻一家一间屋子,从未有过任何一个小孩,能有自己一个人的屋子。
大人也跟了上来,想看看这家屋子的不同。
周宁推开侧门,先到的是厅堂,这里将会是她和兄长以后的书房,因为是朝南的窗户,窗几明亮,下边就是一张大书桌,两边各一把椅子。
靠近东边的椅子更高些,垫上了好几块蒲团,这是周景年按她的身高,找李大叔定做的椅子,这样写字不会太累。
长大抽苗了,也只需要撤下一块蒲团就好。
西边椅子背后是一个简易的书架,本来上面的藏书不多,都是在椅背后的高度,方便周宁取拿。
想到今天会有人进来,都被周景年锁到箱子里了。
其实这个屋子并不大,侧门进来的右手边便是周宁自己的卧房。
门上挂着一个铃铛,周宁一推开门,就发出一道清脆响声。
大家哪见过这样的房门,没忍住多开合几下,周宁的房间也是满满当当,周景年的屋后是厨房,周宁的屋后则是柴房。
她西侧的窗户也开的大,就在土炕旁边一点,怕有坏人进来,窗户用料非常扎实。一共两扇,一扇糊上明纸,是朝外打开,夏天打开还能遮阳,以后富裕了,这里会放上周宁的小书桌;另一扇则是实木,双侧盖上还有特制的锁头。
整个屋子里最多的花费,就是土炕和周宁的门窗,这不需要跟外人说。
周宁的土炕前,还有一块长长的石头,方便她爬上去,她坐在炕边,拍了拍,示意小伙伴们上来看看。
“这个是土炕,冬天来了,我们在厨房烧火做饭,这个床,也会热乎乎的。”小孩们一听纷纷把手摸上来。
这个炕果然是热的,炕的左手边是一个小台子,本该放在上面的木箱,被周景年前一晚搬到右手边,把通往他屋的半边小门遮掩住。
大人和小孩们都新奇的紧,有些人对比也有了盘算,如果能有个这样的床铺,不仅能睡下更多人,他们冬天还能更好的过冬。
“这炕好,是谁给你家做的,我也寻思着给我家做一个。”
“是说,这炕确实舒服。”
“阿宁,我能上去不?”有小孩已经迫不及待了。
“可以啊,但是我这个床上不能躺大人,会塌掉。”其实周宁就是不想让大人进她的房间,只想和朋友们躺上去。
周景年怕小孩们弄脏棉被,炕上只铺了草垫,周宁自己每天都是毛猴,自是不在乎脏不脏,邀请朋友们之间躺上去体验,一时之间,村里不少人都要排队来看。
周景年眼看人越来越多,连忙过去制止。看到炕上只有小孩时,忍不住松了口气。
“好了,要开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