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宜拿来瓷杯,接了一杯,递到她嘴边:“喝吧。”
沈春蕙仰起头就着杯子喝了一大口,满足地舔了舔嘴唇:“酸酸甜甜的,真好喝,宜姐儿你也喝。”
一杯下肚,橙汁也榨好了,沈春蕙把橙汁倒入陶锅,加玉米生粉,又加了些糖霜,用木铲慢慢地搅着,不一会儿,橙汁烧开了,“咕噜咕噜”地冒着小泡,一时间,后厨的每一寸地方都弥漫着酸甜的橙子香味。
刚才喝了一杯橙子,沈春蕙这会儿倒也不馋了。
沈春宜着手做红烧狮子头。
这是她的拿手菜之一,老少皆宜,用来做开业第一日的招牌菜最好不过了。
取一块上好的五花肉,细切粗剁,加姜葱酒水、春笋碎、胡椒粉、绿豆生粉,抓匀,反复轻轻摔打肉末至出浆。
肉末里裹咸蛋黄,团成拳头大的肉丸子。
这边肉丸子团好,那边陶锅里熬的橙汁也成了糊糊状,沈春蕙把它倒到模具里,放进竹篮,吊到水井里,静待它定型。
沈春蕙回到后厨,见沈春宜把肉丸子一个又一个地放进滚烫的油锅。
“滋,滋,滋……”连续不断的“滋滋”声音响起,锅上白雾升腾,锅里油花猛烈地翻滚着,一股肉的浓香以迅雷不及耳的速度蔓延,盖过了橘子香。
肉丸子慢慢地变得金黄,浮在了油面上,掐着时间,沈春宜用笊篱把它们捞出来,后又复炸一遍。
“花椒、八角、桂皮。”沈春蕙念念有词地把大料从罐子里取出,递给沈春宜。
见锅里的黄糖融化,变成赭石色,冒出绵密的小泡,沈春宜往里加水、酱油、黄酒、胡椒粉,后又接过大料放了进去,煮了一会,倒入大陶锅,放入炸好的丸子,盖上锅盖。
她拍了拍手,道:“水开后转小火,顿一个时辰就可以了。”
很快,浓烈的香味从陶锅盖上小孔冒出,惹得正蹲在锅旁看着火的沈春蕙猛吸鼻子:“好香啊,我等下要吃两。”
“别说吃两,你要吃得下,吃三都没问题。”沈春宜洗好手,取下围裙挂好,说了句“橙子糕应该好了,我去取上来”快步出了后厨,走到井边,弯腰把竹篮提上来,用手按了按,橙子糕绵软有弹性,已经好了。
沈春宜回到后厨,把橙子糕脱了模,捏起一块送到沈春蕙嘴边,自己也吃了一块。
才斟酌道:“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还没有拜访过邻居,不如趁今日食铺开业,送些橙子糕过去。”
食铺的左边是陈家干果铺,铺主是一对夫妻。
男主人陈五郎瞧着是个老实巴交,不善言辞的。女主人柳枝儿倒是个爽利大方的,拉着沈春宜和沈春蕙的手夸了又夸,让她们待会给她送两份晚食过来。
生意上门,沈春宜爽快应下,和她说了今日的菜式。
柳枝儿要了两份红烧狮子头、两份荠菜饺子,一份酸辣竹笋,一份凉拌枸杞芽儿。
走时,柳枝儿还给她们塞了一包干果,让她们有空就过来找她聊天。
食铺的右边是一家小小的卤肉店,老板是个年轻的寡妇,名叫周玉娘,带着一个七岁大的女儿妙姐儿。
周玉娘人长得温柔,说话也轻声细气,温温柔柔的。
妙姐儿养得好,活泼又有礼貌,沈春宜把橙子糕递给她。她明明想吃,却不伸手拿,眼巴巴地看着周玉娘,直到她点了头,才双手接过去,欢欢喜喜地道谢。
没一会儿,她就左一句宜姐姐,右一句蕙姐姐了,把沈春宜和沈春蕙稀罕得不行。
周玉娘照样点了一份晚食,说不用她们送,让妙姐儿过去拿。
沈春宜回到后厨,算着时辰,在炖狮子头的锅里加了些菘菜,待菘菜煮软,入味了,红烧狮子头便烧好了。
她接着做凉拌枸杞芽儿。
枸杞芽儿焯水,挤掉多余水分,放到一旁晾冷,然后调个酱汁,碗里加蒜末、浇上热油激发香味,再加香醋、酱油、糖霜、白芝麻,少许芝麻油增香。
要吃时,抓一把枸杞芽儿,加适量酱汁,来几颗枸杞点缀,抓拌均匀。
她炒了一份酸辣竹笋,拌了一碟枸杞芽儿,又拿出两个小巧的莲花白瓷碗,碗底铺上菘菜,上边放上拳头大的狮子头,浇上酱汁,接着又下了两碗荠菜饺子。
如此,柳枝儿要的晚食齐活了。
沈春蕙提着食盒去给柳枝儿送晚食。
沈春宜用自制的炭笔在一块方正的木板上写上今日菜式、价钱,挂到门口的柱子上。
木板挂好,沈春宜转身就见早上吃了三笼灌汤包,出手大方的白胖富商钱百万钱大官人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来了。
第一个客人上门,沈春宜万分热情。
“钱大官人,可是要吃晚食?今日的红烧狮子头醇香味美,配上酸辣开胃酸辣竹笋和清爽宜人凉拌枸杞儿一起吃最是得宜。荠菜饺子也鲜嫩得紧,餐后再来一份甜酸口的橙子糕,美得很!大官人可都要来一份尝尝?”
沈春宜眼睛明亮,说话节奏不紧不慢,听着舒服,神情享受,语气极具感染力,仿佛真有绝世美食一般。
钱百万听馋了,毫不犹豫地道:“行,都来一份。”